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10 07:05:03
科學學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新興產業創新鏈與服務鏈融合機理——基于數字化驅動視角————作者:李玥;鄧倩玉;趙天一;
摘要:新興產業創新鏈與服務鏈(雙鏈)融合是促進創新需求與服務高效對接、提升產業創新能力的關鍵。數字化驅動雙鏈主體變革和雙鏈融合模式多元化,加速雙鏈融合進程并呈現新的演化特征及結構。借鑒6C理論框架,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為縱向案例,探究數字化驅動下雙鏈融合機理。研究發現:雙鏈融合實現了“探索—聯動—進階”的階段演化躍升。在數字技術、數字平臺、數字化環境的持續驅動下,雙鏈主體依次進行“數字化塑鏈—數字化強鏈—數...
基于“雙效”混合方法的我國科普政策評估————作者:劉蘭劍;薛麗;肖瑤;
摘要:公共政策績效評估是政府部門和學術界長期關注的問題。而多數研究“就文本談效力”,或 “就效果談效果”,很少有從政策效力到政策效果的完整鏈條中來審視政策績效。本文基于“雙效”混合方法,以我國科普政策為研究對象,通過2012-2022年省級層面的數據研究發現:科學普及政策的效力對效果的影響比較明顯,且不同類型的政策作用效果差異較大,影響力強弱分布依次為動力型、保護型到環境型。從不同的政策維度來看也同樣存...
人工智能賦能科學研究的機制與模式分析——基于知識生產模式視角————作者:李拓宇;吳佳一;
摘要:人工智能(AI)在科學領域展現出巨大潛力,人工智能賦能科學研究(AI for Science, 以下簡稱AI4S)正快速發展與普及并推動科學研究范式全面變革,但當前AI4S賦能科研創新的特征與機制依然不明晰,AI4S布局方向仍未形成系統謀劃。聚焦2024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AlphaFold與Rosetta項目,本研究采取對比案例研究方法,分析AI賦能科學研究的不同特征與機制,提出“AI+”與“+...
超越知識:科技倫理爭議態度的心理因素研究————作者:徐超凡;李正風;
摘要:在復雜科技倫理爭議中,知識難以解釋公眾態度的形成機制,傳統的“缺失模型”在價值沖突與不確定性面前陷入理論困境。為探索超越單一知識維度的多維路徑,本研究利用“科學技術與社會晴雨表調查”的全國性抽樣數據,聚焦公眾對氣候變化、基因編輯、轉基因食品、生物安全、人工智能、輔助生殖、動物實驗七類科技倫理議題的態度,分析科學知識、通識知識與心理因素(科學興趣、科學信任、生活幸福感)的交互作用。研究發現,公眾普遍...
科學知識輸入對發明價值的影響效應研究——基于反事實框架的因果推斷————作者:歐桂燕;吳江;岳名亮;王凱利;
摘要:科學知識被廣泛視為創新過程中的“發明地圖”,其與發明價值之間的關系一直是科技政策與創新管理領域的核心議題。然而,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二者的相關性分析,研究結論不盡一致,難以為科技決策提供確切的參考依據。本文基于反事實框架,運用傾向得分匹配(PSM)與廣義傾向得分匹配(GPSM)方法,以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 2001-2010年授權的1,685,970件發明專利及其與科學論文構成的6,473,21...
日本技術攻關“舉國體制”歷史演進及特征研究————作者:李巖;穆榮平;李慧敏;
摘要:“舉國體制”是一種任務攻關體制,無關社會主義制度或資本主義制度,無關計劃體制或市場經濟體制,對國外技術攻關“舉國體制”的研究,對我國完善技術攻關“舉國體制”具有參考價值。國家戰略反映一國最高層面的階段性目標和核心發展需求,以日本不同時期國家戰略為界定標準,構建“舉國體制”與“國家戰略”演進分析框架,考察日本“舉國體制”的攻關目標、技術領域和組織模式,歸納總結日本“舉國體制”的動態發展特征,剖析其在...
探索性項目工作游戲化如何影響成員創新行為?————作者:關月;朱方偉;張騫文;楊筱恬;張蕊;
摘要:根植于突破性創新的探索性項目,作為新興技術、新產品開發等復雜情境下的創新性項目管理實踐,在探索未知與驗證新理念方面推進了創新發展。基于自我決定理論與工作游戲化相關研究,以探索性項目為研究情境,探討工作游戲化對項目成員創新行為的影響機制。研究發現:第一,工作游戲化的成就類元素、沉浸類元素與社交類元素分別對探索性項目成員的創新行為具有正向影響;第二,和諧型工作激情與職場善意妒忌分別從“自我比較”與“社...
算法權力的國際治理:理論因應與模式探索————作者:吳穎;
摘要:算法權力的全球擴張使對其進行國際治理迫在眉睫。本研究通過分析算法權力國際治理的必要性,提出國際社會對算法采取的相關治理措施。然而權力無界擴張、壟斷格局難以改變、權力異化等問題依然是算法國際治理的困境。算法治理需明確數據收集原則和算法倫理;成立聯動監督機制,打造多方協作治理伙伴關系;明確場景化的算法透明性等級,加強人工智能算法可解釋性研究;積極參與算法標準設定,加強本土法律保障等方式開展算法權力國際...
優化我國戰略導向基礎研究組織體系的對策研究————作者:劉云;郭棟;劉文瀾;
摘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對基礎研究提出緊迫需求和更高要求。新形勢下如何分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用,更加有效地有組織推進戰略導向的體系化基礎研究,解決國家戰略需求的重大科學問題,夯實科技自立自強的基礎,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是亟需解決的重大科技管理問題。本文對戰略導向基礎研究的概念內涵進行了界定,分析提煉了戰略導向基礎研究的組織體系架構,包括:組織管理體系、規劃計劃體系及項目管理體系;從戰略...
新興技術產業的創新政策實施策略組合研究————作者:耿紅軍;王昶;姚海琳;
摘要:立與破策略組合是中國政府協調新舊技術競爭關系,推動新興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的政策實施策略集合,但較少有學者展開理論研究。本文以中國政府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過程中實施的創新政策為例,對創新政策的立與破策略組合的實施過程、實現路徑和理論邏輯展開研究。研究發現:(1)立與破策略組合是政府針對新興技術發展過程中相機抉擇的政策行為,涵蓋了“以立為主”“立破結合”“以破促立”連續一體化的政策實施策略;(2)...
顯隱財政科技支出對工業創新產出的影響研究————作者:湯二子;張娜;
摘要:由于企業是創新主體,因而公共部門在支持工業創新活動時,財政科技支出的政策效果體現在能否提高工業研發創新投入之上,但其實際經濟價值則體現在能否帶來創新產出的顯著增加之上。利用中國工業行業數據,以發明專利申請數量作為衡量創新產出的指標,通過多種實證檢驗方法來估計以直接注入政府資金為形式的顯性財政科技支出與以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減免稅和高新技術企業減免稅為形式的隱性稅式支出對工業創新產出的影響。實證研究發現...
創新政策與府際關系如何影響跨區域合作創新——以長三角人工智能領域為例————作者:劉曉燕;朱哲凱;單曉紅;
摘要:跨區域合作創新是促進新質生產力涌現的重要途徑,各級政府通過制定創新政策引導企業跨區域合作創新。因而探究跨區域合作創新的政策與府際關系影響機制有著重要意義。文章基于創新政策與府際關系特征及其差異性構建跨區域合作影響分析模型,借助TERGMs模型對長三角地區人工智能產業進行實證研究。研究表明:(1)政策特征層面:創新政策力度越大、政策波動度越小、財政支持力度越大越有利于跨區域合作創新;(2)府際關系層...
中國工業企業的創新模式選擇研究————作者:張煜;
摘要:推動制造業創新,促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國家的重要政策方針。以工業經濟中最具代表性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為研究對象,將創新模式分為產品或工藝創新、組織或營銷創新兩大類,選取中國31省(除港澳臺)2016——2022年共7年的面板數據,采用面板二值選擇模型,實證分析各省工業企業創新模式選擇的內部和外部影響因素,揭示各省工業企業選擇不同創新模式的具體原因。研究發現:第一,地區經濟水平和當地的研發人力投入...
議程設置視角下元宇宙“用戶基礎”建設研究——基于深度學習文本分析的研究————作者:程絮森;張曉玲;薛童;雷思羽;楊波;
摘要:基于議程設置理論和技術接受模型,利用深度學習文本分析方法,分析2021-2023年元宇宙新聞報道和用戶評論數據,從信息傳播和接收兩個層面探究元宇宙公眾認知的現狀、成因和有效建設鏈路。研究發現:元宇宙議程傳播是多主體參與的博弈,意見領袖對信息的二次傳播主導著公眾情感認知的形成;內容上媒體議程與公眾評論話題聚焦點并不一致;情感上二者相悖,用戶評論呈負面消極情緒,原因在于政策文化等多外部變量互相作用,影...
新興技術風險的社會建構機理及治理路徑研究————作者:龐禎敬;邵而行;
摘要:新興技術風險是人類科技創新過程的“永恒議題”,作為一種“過程性存在”,亟待從社會建構視角厘清新興技術風險如何確立的過程機理。研究基于社會建構范式構建過程性解釋框架,揭示了新興技術風險的社會建構是一個“風險生成-風險修辭-風險認知”的過程,并呈現出隨著“宏觀社會-中觀主體-微觀個體”層次銜接,其風險狀態逐漸“外化-客觀化-社會化”衍生邏輯,具體而言,新興技術風險的生成具有清晰的社會系統“場域”,在系...
善治促善智:人工智能異化的可信治理————作者:顧男飛;
摘要:完善人工智能可信治理體系不僅是促進技術創新之必需,也是全面回應技術異化并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法治保障。不可控但是快速迭代的人工智能在應用中引發嚴重信任危機,乃至會威脅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為兼顧發展與安全目標,應凝聚起“可信發展”這一治理共識,并遵循生命周期和技術治理理論,提升治理的靈活性和有效性。一方面,健全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法律合規指引框架,在降低監管成本同時提升監管威懾性;另一方面,需創新技...
我國產業“換道超車”實現程度測度研究——基于汽車產業主流技術軌道的實證分析————作者:宋曉晴;楊武;王玲;
摘要:[目的/意義]目前我國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系列產業正處于發展變革的關鍵時期,把握“換道超車”的關鍵窗口期并及時識別“換道超車”實現程度對于我國破解傳統產業核心技術路徑鎖定并實現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方法/過程]基于INNOJOY專利數據庫,選取汽車產業中目前兩條主流技術軌道,即傳統燃油車技術軌道和鋰電池汽車技術軌道作為研究對象,構建三維分析模型及其指標體系,應用熵權-TOPSIS法對中國及傳統燃油...
政府引導基金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作用研究————作者:時省;魏新茹;侯伯軍;
摘要:科技成果轉化是促進科學技術轉變為現實生產力的關鍵環節,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引導基金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創新財政工具,其設立如何影響當地科技成果轉化水平,進而促進經濟社會效益的實現值得深入探究。本研究基于2008-2018年中國發明授權專利轉讓數據和284個城市政府引導基金設立信息構建平衡面板數據,運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發現:政府引導基金對科技...
制造業企業如何實現高質量平臺化轉型?——基于企業數字責任研究視角————作者:劉海建;李紀琛;
摘要:如何推動制造業企業平臺化轉型成為當前理論與實踐所關注的重點。已有研究大多聚焦于數字技術工具優化或者技術賦能本身,然而從價值觀層面推動企業高質量平臺化轉型機制尚未進行深入分析。本文擬基于技術倫理理論,引入企業數字責任視角,通過問卷方式進一步實證了企業數字責任、數據資源整合與數字化交互對平臺化轉型影響效應。研究發現:企業數字責任能夠對企業平臺化轉型產生積極影響;數字化交互、數據資源整合在此過程中發揮著...
誰能獲得更多的“技術紅利”?——生成式人工智能對科研人員影響的異質性研究————作者:黃恒;馬銀琦;
摘要: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在技術應用上的迭代突破,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開始使用GAI來輔助科研工作,新一輪“技術紅利”及其潛在的“智能鴻溝”需要予以重視。基于對國內多所高校科研人員的實證調查數據,運用前沿機器學習算法實證檢驗了GAI對科研人員創新行為與工作時間的影響及其異質性處理效應。研究發現,第一,使用GAI在顯著激發科研人員創新行為的同時,還會導致其工作時間同步增加,即當下GAI的“技術紅利”...
科學學研究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外審之后,轉欄目審稿,沒有看到外審意見。如果退稿,也會有審稿意見嗎?
2024-11-28 09:44初審要求刪除投稿人信息,不刪除會被直接退回重投。審稿速度挺快的,并不是網傳的月初審稿!不過初審拒絕好像貼理由?
2024-11-28 01:12求問欄目審稿結束,進入了外審(投的是理論欄目),這個外審的時間是多久啊?希望大不大呢?
2024-11-12 14:05無理由退稿,差評!不過速度還行
2024-10-29 11:48請問有10月3日進入欄目審稿的嗎,有更新到下一步嗎?
2024-10-23 19:35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