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10 08:05:14
金融理論與實踐最新期刊目錄
企業ESG履責的環境效益研究——基于資源獲取與資源配置視角的分析————作者:鄒艷芬;肖志文;陳凌云;
摘要:踐行ESG成為推動企業綠色化、低碳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基于2011—2022年中國滬深A股上市公司數據,構建環境效益綜合評價指標,從資源獲取與資源配置的雙重視角探究ESG履責對環境效益的影響。研究發現,履行ESG責任能夠顯著提升企業環境效益,經過內生性及穩健性檢驗后結論依然成立。機制分析表明,ESG履責能夠通過緩解融資約束、促進技術創新和增加環保投入,提高環境效益。異質性分析發現,非國有性質、處于成...
基于系統動力學的氣候風險模擬與調控策略研究:碳減排政策視角————作者:王磊;徐濤;侯月娟;陳庭強;
摘要:從碳減排政策視角,構建反映氣候風險關鍵因素間作用關系的系統動力學模型,仿真分析了碳交易和碳稅—碳交易協同背景下不同調控情景的氣候風險隨時間的動態變化特征,探究不同氣候風險調控措施在不同碳減排政策背景下碳減排和經濟效益及演化特征。研究發現以下三點。(1)在碳交易背景下,氣候風險總水平隨時間呈現先邊際效用遞減的上升趨勢,而后呈現邊際效用遞增的下降趨勢;二氧化碳變化量隨時間呈現波動下降的趨勢,且波動幅度...
供應商集中度對企業ESG表現的影響研究————作者:阮磊;楊麗雯;
摘要:供應鏈關系是提升企業綠色治理水平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當前供應鏈上下游合作關系愈發緊密,企業對于供應商的依賴程度會對其ESG表現產生影響。基于2012—2022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樣本,從供應鏈關系視角探究供應商集中度對企業ESG表現的影響。實證結果表明,供應商集中度提高會顯著降低企業ESG表現;機制分析表明,供應商集中度提高通過削弱創新能力和加劇融資約束兩種機制抑制企業ESG表現;異質性分析...
大銀行服務重心下沉對農商行經營績效的影響————作者:朱亞琴;甘宇;
摘要:大銀行服務重心下沉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農村金融市場的競爭格局,給農商行帶來了一定影響。基于2013—2021年全國302家農商行的數據,綜合運用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方法,探討大銀行服務重心下沉對農商行經營績效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通過構建雙重差分模型分析發現:第一,大銀行服務重心下沉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農商行的經營績效,這一結論在進行多項穩健性檢驗后依然成立;第二,大銀行服務重心下沉能夠通過降低貸款規模和貸款...
縣域銀行業競爭與農戶融資約束————作者:劉波;石碩;向玉冰;
摘要:以“信息假說”與“市場力量假說”為理論基礎,結合農村金融改革實踐,厘清縣域銀行業競爭緩解農戶融資約束的邏輯關系。基于金融許可證信息與工商企業注冊數據,測度縣域銀行業的競爭度,并以“中國家庭收入調查”為樣本,采用Heckman-Probit模型進行實證研究。研究表明,縣域銀行業競爭度的提升不僅能夠顯著增加農戶的融資需求,還能緩解需求型融資約束,但不能緩解供給型融資約束。鑒于此,建議將銀行業比較優勢與...
養老保險降費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影響——基于費率下調的準自然實驗————作者:何秋雨;李艷榮;
摘要:數字化轉型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驅動要素之一。基于2017—2022年A股上市企業面板數據,以2019年《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的出臺為準自然實驗,構建雙重差分模型,實證分析了養老保險降費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影響。研究發現,養老保險費率的下調顯著推動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機制檢驗發現,養老保險降費主要通過緩解企業的融資約束來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而勞動力替代效應影響相對較弱。異質性分析表明,養老...
風險投資對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與機制——基于創業板436家高新技術企業的實證研究————作者:楊艷萍;李文秀;
摘要:高新技術企業作為創新的主力軍,對提升我國自主創新能力至關重要。基于創業板高新技術企業2012—2022年非平衡面板數據的基準回歸分析,探究風險投資對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的直接影響,并剖析研發投入和高管薪酬的作用機制及市場化程度和行業競爭程度的調節效應。研究發現:(1)風險投資參與及參與程度均對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具有促進作用,其中對非國有高新技術企業和成長期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驅動效應更顯著;(2)...
家庭杠桿率對其福利水平的影響——基于多維福利視角的分析————作者:田霖;毋藝蓉;田韋侖;
摘要:家庭借貸是家庭獲取發展所需金融資源、提升發展效率、增進家庭福祉,并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但其作用效果依賴于杠桿率的大小。基于CHFS調查數據,測度2015—2019年中國29個省區市17556個家庭的綜合福利水平,分析家庭杠桿率對其福利水平的影響。結果表明,家庭杠桿率和家庭福利水平之間呈倒“U”形的非線性關系,這一結論經工具變量等穩健性檢驗后仍然成立;作用機制分析顯示,消費風險平滑能力和消費...
數字金融使用的收入效應研究————作者:柳松;羅戈;
摘要:基于2013年、2015年、2017年和2019年四期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平衡面板數據,綜合運用雙重差分和三重差分模型,研究數字金融使用的收入效應。研究表明,數字金融使用能顯著提升家庭收入水平,在進行一系列穩健性檢驗后該結論依舊成立。機制檢驗發現,促進家庭生計策略轉換和資產合理配置,進而提升工作收入和財產性收入,是數字金融使用影響家庭收入的兩條作用路徑。異質性分析表明,數字金融使用對收入總量增長的效應...
供應鏈數字化與企業債務期限選擇————作者:黃穎斐;趙大偉;張瀟;潘昊宇;
摘要:基于2013—2022年中國A股上市企業數據,將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視為準自然實驗,探討供應鏈數字化對企業債務期限的潛在效應和影響路徑。研究認為供應鏈數字化能促使企業自主選擇縮短債務期限,其作用機制是通過提升盈利穩定性來防控經營風險,并通過改善財務狀況以降低財務風險。此外,受供應鏈數字化影響的企業債務短期化決策不會加劇“短貸長投”現象,且有利于企業進一步控制債務成本。異質性分析表明,上述影響只在民...
數字金融對制造業出口技術復雜度的影響效應與異質性分析————作者:劉湘云;黃悅;劉賢鋌;
摘要:制造業出口技術復雜度對提高國際競爭力至關重要,數字金融作為新興的金融模式,將對城市制造業出口產生深遠影響。數字金融能夠降低交易成本,從而降低道德風險引起的逆向選擇,并從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發揮創新效應兩個理論渠道影響制造業出口技術復雜度。利用固定效應模型,結合城市宏觀數據實證檢驗了數字金融對制造業出口技術復雜度的影響作用。實證結果表明,數字金融發展能夠顯著提升制造業出口技術復雜度。在經濟帶區域差異方...
新質生產力驅動農業價值鏈金融發展:內在邏輯、現實挑戰與實踐路徑————作者:肖毅;田文;
摘要:新質生產力作為突破傳統經濟增長范式、高度契合農業農村現代化新階段需求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是引領農業農村經濟“量質躍升”的驅動器。農業價值鏈金融能有效解決資金短缺、流動性困境、融資成本較高、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顯著促進農業價值鏈增值增效,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金融支撐。基于質性歸納方法,探討新質生產力對農業價值鏈金融發展的科技創新、新型要素和綠色發展驅動效應,具有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研究認為,新質生產力...
機構投資者調研能否改善企業ESG表現?————作者:宋誠;李季剛;
摘要:ESG表現是推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為考察機構投資者調研對企業ESG表現的影響,基于2013—2023年中國A股上市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機構投資者調研能夠改善企業ESG表現。機制分析表明,機構投資者調研對企業ESG表現的改善作用主要通過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盈余管理和增加企業創新投入三條路徑實現。異質性分析表明,機構投資者調研對企業ESG表現的改善作用在大企業、重污染行業企業、機構投資...
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影響股票風險溢價嗎?——基于我國A股市場的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擴展研究————作者:夏宇;
摘要:股票風險溢價影響因素的探索一直是資產定價領域研究的熱點話題,然而在當前大量的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擴展研究中卻少有涉及新質生產力這一重要概念,同時,目前關于新質生產力對于金融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的實證研究也相對較少。研究發現,我國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能夠對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進行有效擴展,研究在擴展資產定價理論體系、完善新質生產力相關研究的同時,為投資者、上市公司以及政府部門提供...
數據資產管理與企業成長——基于三類創新維度視角————作者:孫穎;牛夢嬌;梁蕾;
摘要:數據資產管理能夠有效賦能企業創新,是推動企業成長的重要途徑。基于2013—2023年我國A股上市企業數據,遵循“行為—過程—結果”的理論框架,探討數據資產管理對企業成長的賦能作用,并考察了三類創新形式所發揮的路徑作用。結果發現,第一,數據資產管理顯著促進了企業成長,且該結論在一系列內生性處理和穩健性檢驗后仍然成立;第二,產品創新、工藝創新和服務創新是數據資產管理賦能企業成長的主要路徑;第三,數據資...
我國綠色債券定價影響因素及估值模型選擇研究————作者:孫書章;熊澤川;張浩;
摘要:基于我國2018—2022年綠色債券發行數據,選取影響綠色債券定價的綠色因素、宏觀因素、微觀因素及企業屬性相關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表明綠色債券第三方認證、市場利率、債券評級、發行規模、債券到期期限及主體屬性對綠色債券利率影響顯著,而企業的資產負債狀況和通貨膨脹水平對于綠色債券定價影響不明顯。此外,由于綠色債券的含權特性,基于CIR模型的蒙特卡洛模擬分析結果表明期權調整利差法適用于綠色債券估值
極端氣候事件沖擊下“碳——金融”系統跨市場風險溢出研究————作者:王娟;何苗苗;楊明遠;
摘要:選取四個重大極端氣候事件,運用TVP—VAR模型,從靜態和動態兩個方面,對中國“碳—金融”系統的風險溢出效應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第一,“碳—金融”系統存在顯著的雙向風險溢出效應,風險承受的主要市場也是風險對外溢出的主要來源;第二,當極端氣候事件發生時,“碳—金融”系統的總風險溢出水平顯著上升,其影響幅度因事件突發性、氣候事件特定屬性和區域金融發展水平而異;第三,各金融子市場的凈風險溢出效應...
“兩化融合”政策與企業ESG表現——基于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準自然實驗————作者:陳昭彥;王月;薛躍;
摘要:以2012—2022年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將“兩化融合”貫標試點(簡稱“兩化融合”政策)作為一項準自然實驗,采用多時點雙重差分模型,考察“兩化融合”政策能否以及如何提升企業ESG表現。實證結果表明,“兩化融合”政策顯著提高了企業ESG表現,該結論在Heckman、PSM-DID和異質性處理效應分析等一系列穩健性檢驗后依然成立。“兩化融合”政策對企業ESG表現的促進作用在非高新技術產業、高內部...
居民財務杠桿對消費潛力的影響研究——基于當期消費剩余視角的實證分析————作者:何啟志;朱晨;苗碩威;
摘要:基于當期剩余消費潛力的視角,利用2015—2022年中國省級面板數據構建雙向固定效應模型,探討中國居民財務杠桿率對當期剩余消費潛力的非線性影響,并結合區域異質性、滯后效應和門檻效應展開進一步分析。實證研究發現,第一,中國居民財務杠桿率對當期剩余消費潛力的影響表現為“U”形關系;第二,經濟發展水平高、對外貿易發達地區的“U”形效應更顯著,居民財務杠桿率對當期剩余消費潛力的影響存在時間滯后效應;第三,...
“雙碳”目標下綠色金融政策能否賦能企業新質生產力——基于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準自然實驗————作者:田嵐;趙雨菲;李驥驍;
摘要:“雙碳”目標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點政策是推進綠色金融改革的重要舉措,旨在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共贏,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綠色引擎。采用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數據,基于準自然實驗檢驗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點政策對企業新質生產力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結果表明,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點政策能夠顯著提升企業新質生產力。機制檢驗顯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點政策能夠有效緩解企業融資約束,并提高企業...
金融理論與實踐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這個爛期刊不知道咋回事,分稿用了半個月,現在又過了一個月還在初審,要不趕緊拒稿,磨磨蹭蹭的。
2024-12-09 17:32這個期刊的投稿格式在哪查到啊
2024-10-25 16:38編輯非常認真,標準的三審三校,甚至連字都糾正,從投稿到錄用大概3個多月,好評
2024-10-23 16:35三審一個月了,大家都三審多久啊,三審有退稿風險嗎
2024-10-19 17:55投了10天一直手動分稿狀態,各位多久進初審?
2024-10-19 00:19第二編 經濟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