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10 17:05:15
江海學刊最新期刊目錄
從ChatGPT到DeepSeek:漢字基因解碼驅動的認知架構革命——基于漢字六書造字智慧的思考————作者:賈利軍;賀達豪;鄧涵月;
摘要:人工智能在中文處理領域面臨結構性挑戰,當前自然語言模型依賴字母語言處理技術(字節級BPE技術)將漢字簡化為線性符號序列,導致其象形表意的文化隱喻與造字智慧被消解。漢字作為表意系統,通過部首組合構建動態語義網絡,其“形—義—音”協同特性與自然語言模型的動態token關聯天然契合。中文AI需突破“統計暴力”范式,將漢字規則編碼為神經符號混合架構的邏輯約束,使部件組合的拓撲思維轉化為機器可理解的生成邏輯...
走出人本主義現代文學觀念——對人工智能文學作者問題的反思————作者:李國成;
摘要:人工智能文學創作是20世紀后半葉以來在后人類狀況下出現的新現象,人本主義的現代文學觀念難以全面理解、評價和規范這一創作形式。作為由人類話語編織的“文本”,人工智能的創作并非圍繞實現作者意圖展開的封閉、自足的“作品”,因此,讀者不應以傳統閱讀方式“解密”作者意圖,而應“解開”文本中編織的話語。這意味著,我們需將人工智能文學創作置于文學活動的整體“過程”中考察,而非僅關注作為“客體”的生成結果。從過程...
通用人工智能與藝術的未來:從馬克思“機器論片段”看————作者:劉方喜;
摘要: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正在引發藝術自動機器大生產革命以及“人的科學”革命,推理模型等正在引發自然科學革命,兩者融合發展將實現通用人工智能,使代替個人智力的機器智能自動化革命得以完成,精神勞動內部藝術等“人的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分工將被消滅,在代替個人體力的能量自動化機器革命中達到極致的精神勞動與物質勞動的分工也將被消滅。分工與私有制互為基礎,建立在兩者之上的資本也將退出歷史舞臺;分工造成的藝術的專業和職...
“人機對齊問題”對DeepSeek提出的哲學挑戰——以“前見—偏見”關系為切入點————作者:徐英瑾;
摘要:目前困擾人工智能學界的“人機對齊問題”不僅是一個工程學問題,而且有著深刻的哲學面向。具體而言,有待被“機器的行為”對齊的“人的行為”本身就涉及不同人群價值觀之間的分歧,而這些分析又涉及“前見”與“偏見”之間的微妙關系。因此,一種完成“人機對齊”的人工智能系統就應當能做到一方面既能保護那些反映人類文化多樣性的“前見”,另一方面又能篩除那些明顯有害的“偏見”。但人工智能又該如何在“保護無害前見”與“篩...
網絡化與技術社會的“管道”性質————作者:鄒詩鵬;
摘要:管道化已成為網絡化與技術社會中網絡者個體的生存方式。有別于海德格爾機械技術語境下的“座架”,“管道”概念以其獨創性隱喻并描述了網絡化與技術社會的生存性質。自由連通與交流是網絡化管道的技術前提,網絡化管道實現了網絡化與技術社會的組織與重組,并使網絡化成為技術上開放但制序上封閉的管道性結構。技術支撐的網絡化管道成就了技術個性化,并使網絡者個體沉湎其間,但技術個性化也伴隨著擬個性化,并走向個體的奇異化,...
來自晚明的宇宙觀反思:柯因布拉學院《〈論天〉評注》及其漢譯《寰有詮》————作者:梅謙立;林逸超;
摘要:由亞里士多德主義奠立的西方宇宙論從16世紀開始步入轉型與深度重構,進而在西學東漸過程中留下了清晰的蹤跡,開啟了中西宇宙觀對話的理論可能。耶穌會柯因布拉學院的自然哲學講義《〈論天〉評注》(1593)凝聚了文藝復興晚期的宇宙論觀念,該書是配合規劃而編定的經院教育標準課本,處理了當時流行的一些天文學和神學議題。此后,來華耶穌會士傅汎際與中國儒士李之藻將該書和相關材料編譯為中國首部西方自然哲學專著《寰有詮...
陳澧的“學統”觀及其經子關系論————作者:黃燕強;
摘要:陳澧是近代倡導“兼采漢宋”之新學風的代表,他提倡人文學研究應在學與思、考據與義理的統一中展開,并以孔門“四科”建構新的學統譜系。在新學統的理念下,陳澧治經而兼及周秦諸子,從天道性命等義理層面探究和評議諸子學,開啟了20世紀初周秦諸子學研究之義理轉向的先聲。從“學統”的視域探討陳澧思想,分析其如何兼采漢宋而追求明體達用,闡發他對經學與理學的辨析,進而論述陳氏在重建經學思想譜系時,特別表彰周秦諸子的義...
以“自然之思”啟蒙的康德哲學————作者:莫斌;
摘要:康德晚年的歷史哲學思考始終受到其自然哲人思索的牽引。在康德看來,自然之思是真理之思,也是思想啟蒙的先聲。理性的獨立而自由的運用,是一株思想啟蒙的萌芽,也是康德作為自然哲人的一片初心。康德的自然哲學并沒有走向唯科學主義,而是強調了哲學、科學和文化之間的關系,避免了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對立。康德對人的理性能力所作的批判性與建構性研究,建立了一種科學的形而上學。人類主體通過實踐的方式在無規定性與規定性之...
數字文化產業創新模式的演化格局與驅動機制——基于16個文化新業態的實證研究————作者:劉玉杰;顧江;
摘要:數字文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突破式和漸進式兩種相互協同的創新模式。基于16個文化新業態專利數據的實證研究發現:數字文化產業的突破式創新和漸進式創新在整體水平上均保持增長態勢,但突破式創新占據主導地位,在結構上呈現多元化和智能化的演進趨勢;兩種創新模式的驅動機制具有高度一致性,經濟發展水平、數字基礎設施為重要動力,業態類型為關鍵因素;分領域看,在文化核心領域,政府支持對創新具有顯著推動作用,經濟發...
《管子》訓解正誤(六)————作者:管宗昌;
摘要:<正>(一)《立政》:首憲既布,然后可以布憲。尹注:首憲,歲朝之憲;憲,謂月朝之憲。丁士涵:“布憲”當為“行憲”。黎翔鳳:布憲于國都之后,然后次第布于地方。“首憲”為首布之憲,地方先布,則侈而為專制矣。按:眾說皆非。從前文看,多處“憲既布”“憲未布”,其主體都是前文所言之“鄉官”,包括“五鄉之師”“五屬大夫”“屬吏”等官員。包括“考憲”在內,其主體也絕非指普通百姓,而是針對執法者、官員。所以,此處...
《元和郡縣圖志》(點校本)溪州條獻疑————作者:馮博文;
摘要:<正>《元和郡縣圖志》卷三〇溪州“八到”:正東微南至辰州三百六十里,一路取西泝流三百七十里。東北至澧州,水陸相兼一千三百里,山路險阻,若遇霖潦,則不通行。本管三亭縣,自縣西水陸路相兼五百里至黔江縣,又西三百里至黔州,其三亭縣與施州接界,山路峻,不通行。(李吉甫撰,賀次君點校:《元和郡縣圖志》,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751頁)整理者以金陵書局本為底本校勘,參張駒賢《考證》及岱南閣本、《畿輔叢書》本...
《醉浴桃花江》中國畫(麻布)————作者:宋華;
摘要:<正>~
《全元詩》誤收宋明人詩舉隅————作者:蘇成愛;
摘要:<正>《全元詩》有誤收唐人詩之例,亦不乏誤收宋人詩、明人詩者,茲舉二例如下:1.《全元詩》第51冊第84頁據釋可觀《岳忠武王廟名賢詩》(不分卷)收錄“武昌軍卒”《欲報主仇有作》詩,小傳云:“武昌軍卒,名字不詳。”此詩作者“武昌軍卒”當為宋人。按,宋咸淳七年(1271)刊《忠文王紀事實錄》卷四已收錄此詩。據該書記載,在岳飛被冤殺(1142年1月27日)后一周年,武昌軍有一名“下卒”,因“忠義所激”而...
《禮記》“醫不三世”新證————作者:范崇峰;
摘要:<正>《禮記·曲禮下》:“君有疾飲藥,臣先嘗之;親有疾飲藥,子先嘗之。醫不三世,不服其藥。”其中“醫不三世”有歧解。鄭玄注:“醫不三世,不服其藥,慎物齊也。”孔穎達《正義》:“凡人病疾,蓋以筋血不調,故服藥以治之,其藥不慎于物,必無其征,故宜戒之,擇其父子相承至三世也,是慎物調齊也。”又云:“三世者,一曰《黃帝針灸》,二曰《神農本草》,三曰《素女脈訣》(又云《夫子脈訣》),若不習此三世之書,不得服...
作為“社區”的民族:費孝通民族共同體的思想遺產————作者:李曉斐;
摘要:在對西文Community的翻譯、傳布與使用過程中,中文學界逐漸形成了分別以“社區”強調“特定地域的結構組織”和以“共同體”來形容“關系性聯結”的兩大普遍用法。正是在“社區”的視角下,費孝通的民族研究經歷了從特定地域的民族社區的組織制度和社會構成,到作為整體性社區的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再到強調各民族相互依存的共同的關系聯結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多層次認同意識的深化過程。在此過程中,費孝通提出“民族”...
生態資產價值實現的制度邏輯:從補償策略轉向產權交易————作者:張露;羅必良;
摘要:政府主導的生態投資與價值補償,可能形成對生態資產特定功能價值的鎖定,繼而因限制其他功能價值的可激勵空間引發錯配問題。企業家對潛在贏利機會所具有的警覺、發現與創新功能,能夠對生態資產及其不同維度的價值屬性進行評價并采取行動。由于企業家是根據自身的判斷選擇有限的產權屬性開展經營活動的,其分散性決策、競爭性行動與互補性才能,有助于實現生態資產的價值最大化。由此,生態資產價值實現的制度邏輯在于:構建生產性...
數字經濟何以提升產業鏈韌性——理論機制與經驗證據————作者:李宏亮;鄭瓊潔;
摘要:數字經濟作為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對平抑風險、增強產業鏈韌性具有重要影響。基于中國城市層面數據的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數字經濟主要通過降低信息成本、優化資源配置以及促進研發創新等渠道顯著提升城市產業鏈韌性,且這一效應在東中部城市尤為突出;從空間維度來看,數字經濟對本地產業鏈網絡韌性的促進作用明顯,而對鄰近地區的溢出效應相對有限。因此,應從推動協同發展、強化數字技術賦能作用以及促進區域產業鏈差異化發...
網絡符號消費的權力結構、權力越軌及其調諧————作者:楊嶸均;顧夢莎;
摘要:作為現代生活的重要消費方式之一,網絡符號消費日益成為一種新型權力即“消費權力”。由于受到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和沖擊,網絡符號消費背后呈現出資本的統治、消費權力的宰制以及試圖通過媒介制度傳播文化對大眾進行的消費意識形態規訓。為此,基于權力的視角,從政治、經濟、文化、全球傳播力等角度全面考察網絡符號消費的權力結構可以發現,隱匿于網絡符號消費背后的各種權力結構既相互聯系又有所區別,它們在推...
我國刑法再法典化的立場與選擇————作者:趙秉志;袁彬;
摘要:刑法再法典化是以法典化方式對刑法立法形式的再統一和內容的再整合。在積極刑法觀影響下,我國刑法立法的價值關系發生了傾斜,包括在自由與秩序天平上向秩序價值傾斜,在形式平等與實質平等關系上向實質平等轉向,在公正與功利天平上向功利價值傾斜;同時,刑法典總則和分則的結構出現了異化,刑法規范的內外沖突明顯。我國刑法再法典化要求刑法立法在對立的價值關系中維持合理平衡,對刑法典結構的統一性、包容性和邏輯性進行優化...
刑事懲罰性視野下非羈押型強制措施折抵刑期研究————作者:張文杰;
摘要:我國強制措施折抵刑期制度盡管規定復雜、折算關系多元,但存在折算的強制措施種類不全面、折算關系不協調等問題。從整體上把握強制措施的刑期折抵關系,需要厘清刑期折抵的教義學根據。強制措施中隱含的刑事懲罰性是其能夠進行刑期折抵的實質根據。隨著《刑事訴訟法》修改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強制措施的增設及定位,以及擴充性規定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對相關刑罰的折抵,非羈押型強制措施具有的刑事懲罰性質得到了承認,具有進步意義。...
江海學刊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根本不審稿,還搞了個投稿系統,對無關系的年輕人不屑一顧,即便被批評多年依舊我行我素,說明根本沒把底層的人放在眼里。我以在此期刊發文為恥。
2024-04-22 13:21避雷《江海學刊》!2023年2月11日投稿到系統,投稿指南明確標注了只接受系統投稿。截至目前已經過去了6個多月,系統中依然顯示為初審狀態。懷疑,編輯部根本就沒有看,連退稿都不想點。
2023-08-17 10:21該期刊投稿過程對學生.不是教授的極度不太好,現在初審都要看關系,評審環節極慢,拖著你好幾個月,關系稿居多,對博士生極度不友好。
2023-06-02 16:162021年7月2日在該刊投稿了一篇史學論文,為系統投稿。然而,距今已超過6個多月,系統竟然顯示仍在初審,感覺提交后期刊社壓根就沒看。既然官網的投稿指南中指示系統注冊、投稿,那么,即便不接收起碼在系統上拒稿,或者發個拒稿的郵件。大半年時間顯示初審,真的很無語。后來看到發表記上其他人的投稿經歷,以及網上大家的討論,發現該刊一慣如此。基本都是關系戶和約稿占據。如果自己投真的慎重考慮。最近關于Hindawi、MDPI 與 Frontiers三大出版公司不納入科研統計的做法遭到很多人吐槽。其實國內的很多期刊做法更惡劣,更應該被抵制。
2023-01-12 15:06這個期刊真不知道說啥好,投了3個月還是初審,電話打不通,也沒有撤稿的地方,自己最后發個郵件撤稿,現在進系統看,還是初審!沒關系的話極其不推薦!
2020-12-17 22:03第一編 哲學、社會學、政治、法律類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