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10 19:05:15
《化學學報》(Acta Chimica Sinica)是我國創刊最早的一本綜合性化學學術期刊(始于1933年),也是最早被SCI收錄的中國化學領域期刊。《化學學報》由中國化學會和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主辦,刊載化學各學科領域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原始性、首創性研究成果,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化學學報》歷史悠久,它的誕生和發展凝聚了老一輩化學家的心血,也融匯了年輕一代化學家的辛勤澆灌和各級部門領導的鼎力支持。《化學學報》在我國化學界一直享有較高的聲譽和學術地位。
1932年中國化學會在南京成立,翌年創刊了《中國化學會會志》(Journal of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并在北平出版。刊登以英文、法文和德文發表的我國化學研究成果。我國化學界的一代宗師曾昭掄先生從創刊之日起擔任主編長達20年。以后的歷任主編有張青蓮、梁樹權、汪猷、黃維垣、沈延昌和周其林等先生。1952年《中國化學會會志》改名為《化學學報》(Acta Chimica Sinica),繼續由中國化學會主辦,并從外文版改成中文版。1965年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任承辦單位。1967~1974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停刊8年。1975年《化學學報》復刊。1983年創刊了《化學學報英文版》(Acta Chim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將《化學學報》上發表的部分優秀文章譯成英文后發表。1990年起《化學學報英文版》改名為《中國化學》(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并且文章內容不再與《化學學報》重復。
《化學學報》是在我國最早一批留學回國的化學家們親手創辦和哺育下誕生和成長的。這些我國化學研究的開創者和奠基者,懷著強烈的愛國情懷和科學救國的理想,回到一窮二白的祖國,白手起家開展化學研究,建立化學學會并創辦化學雜志。為了辦這份期刊,首任主編曾昭掄先生主動拿出自己的工資,特別是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辦刊條件極端困難,曾昭掄先生節衣縮食,把積攢的錢幾乎全部都用到這份刊物上。我國研究電解質溶液性質的先驅之一李方訓先生在抗日戰爭期間,擔任《中國化學會會志》的經理編輯,當時通貨膨脹、物價飛漲、物質匱乏,為解決辦刊經費問題和紙張、印刷問題,他不辭艱辛,奔走籌措,一人身兼數職。因此,即使在那樣困難的條件下,刊物也基本沒有停刊過。張青蓮院士當選為《化學學報》主編后,建立了嚴格的審稿制度,并經常親自審閱和校對稿件,保證了刊物的出版水平。梁樹權院士任《化學學報》主編時,編輯部只有一位兼職助理,大量工作均需他親自動手。汪猷院士擔任《化學學報》主編長達24年,每期送印前,他都要對全部稿件統校一次;對《化學學報》英文版,他還親自選稿、審稿、校稿,每一步都嚴格把關。老一輩化學家們不僅親自辦刊,而且把自己的許多研究成果都發表在《化學學報》上。在這本刊物的作者中,幾乎能找到所有中國老一輩杰出化學家的名字,這保證了《化學學報》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良好的聲譽。
《化學學報》在促進我國化學學科的發展和學術交流、最新知識傳播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每年刊出的論文中,為數眾多的文章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家“863”計劃基金、國家 “973”計劃基金、國家攀登計劃基金等多種國家級基金資助,獲省部級以上基金資助的論文占全部論文的比例多年維持在85%以上。《化學學報》上曾發表過一些在國際上產生重大影響的科研成果,例如胰島素、天花粉、核糖核酸、青蒿素等。這些工作是我國對世界科技和人類健康事業的重要貢獻。
《化學學報》的高質量得到了國內外同行和期刊管理部門的認可。1998年《化學學報》重新被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核心版全文收錄,當年被收錄的我國科技期刊僅11種。《化學學報》還被國際著名的檢索系統 CA,俄羅斯文摘雜志和日本科技文獻速報等收錄。《化學學報》入選了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連續多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學術期刊專項基金、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中國科學院出版基金(一等)資助。《化學學報》還曾榮獲首屆國家期刊獎,中國政府出版獎-提名獎,被評為“中國百強報刊”,入選中國期刊方陣“雙高期刊”,獲得“中國精品科技期刊”稱號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自然科學領域也得到了飛速發展,其中化學學科的成績尤為突出。近5年來,我國發表的化學類SCI文章數量、總被引次數均名列世界前列。但是,與之不相稱的是,中國化學期刊的整體水平還很低,遠沒有達到“服務中國化學工作者、推動中國化學發展”之目的。為了傳承和發展中國文化,探索如何提高中文期刊的學術質量,為我國中文期刊能夠適應相關學科的發展水平探索道路,《化學學報》在中國化學會和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的領導和支持下,決定實施全面改革。2011年,受中國化學會和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的邀請,周其林院士出任《化學學報》主編,丁奎嶺、高松、何川、江桂斌、劉忠范、帥志剛、張希等先生擔任副主編,43位專家學者擔任編委。經過半年多的籌備,2012年7月,改版后的《化學學報》(第70 卷第13期起)終于同大家見面了。新版化學學報具有以下特點: 期刊的目標明確了
《化學學報》的辦刊宗旨是: 促進中國化學,傳承中國文化
編委會改組了
改組后的《化學學報》編委會將由目前非常活躍的、年富力強的、學術水平高且熱心于為中國化學工作者服務的中青年專家組成. 相信在他們的帶領下《化學學報》會邁向輝煌的明天!
欄目變了
《化學學報》新設“研究通訊(Communication)”、“研究亮點(Highlight)”、“研究評論(Accounts)”、“研究展望(Perspectives)”、“綜述(Review)”欄目, 保留原有“研究論文(Article)”欄目, 取消原“研究簡報”欄目.
審稿模式變了
《化學學報》采用副主編負責制, 由專門領域的專家學者擔任副主編, 負責稿件的預審、送審和終審. 《化學學報》向作者承諾:對于特別新穎或有由于競爭原因需要盡快發表的研究工作(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 在作者申明其重要性和緊迫性的情況下, 由相關副主編為其開辟綠色通道, 在1~2周內終審, 錄用后立即上網實現在線發表.
發表周期變了
《化學學報》盡力加快審稿速度, 稿件一經錄用即分配得到DOI編號, 并以最快的速度在網站“最新錄用”欄目中實現在線發表, 發表周期縮短為1~3個月.
版面變了
《化學學報》采用全新設計的彩色封面, 優秀文章的相關圖片可在封面發表宣傳;目錄、圖文摘要、文章電子版將采用彩色版面;文章版面將更為緊湊合理.
費用變了
《化學學報》將不再向作者收取審稿費和版面費!
有獎勵了
目前已設立“《化學學報》年度最有影響力論文獎”對3年內發表的、引用次數較多的高質量文章作者給予榮譽和物質獎勵。
通過大家的努力,《化學學報》目前的來稿數量和質量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出版速度也大為加快。2012年、2013年來稿數量創歷史新高;化學領域的院士、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等很多知名學者紛紛投來高質量稿件;印刷版出版速度也從以前的8個月縮短為3個月左右,網絡版出版速度更是達到了國際水平——2個月左右!SCI影響因子也逐年上升,2020年的SCI影響因子達到 2.668, 是目前SCI影響因子最高的中文期刊。《化學學報》已顯示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從《化學學報》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到我國化學研究的起步、曲折前進和快速發展的歷程。今天,我國的科學事業正處于一個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時期,這為《化學學報》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化學學報》將努力辦成為國際上有影響的優秀化學期刊,相信在各位化學同仁的支持下,將走向更輝煌的明天!
第四編 自然科學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