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10 07:05:17
化工環保最新期刊目錄
電化學氧化/還原技術降解水中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研究進展————作者:褚夢旭;王駿;馬瑞雪;李良忠;盧倫;
摘要: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具有來源廣、易遷移、易蓄積、毒性大等特點,分子中C—F鍵的強穩定性使得傳統處理技術難以對其進行有效去除。電化學技術可以通過直接電子轉移或間接電子轉移產生活性物種(·OH和H*)實現對水中PFASs的氧化還原降解。本文闡述了單一電化學氧化/還原技術降解PFASs的研究進展,包括降解機理、電極材料發展以及技術優化;總結了電化學與(類)芬頓、過硫酸鹽、光催化等技術協同對...
歐盟新電池法對我國動力電池回收的影響————作者:豐曉宇;王琛航;張欣瑤;廖彥舜;孟祥雷;黃擎;
摘要:歐盟新電池法的出臺旨在從法規上實現低碳經濟,引起全電池行業對于回收的重視,從而緩解溫室氣體的排放及化石燃料的消耗。本文從技術和市場兩個角度論述了歐盟新電池法對我國廢舊電池回收行業的影響。從市場角度看,電動汽車生產企業應更加重視循環經濟,重視鋰離子電池的環保設計,跟進政策變化,適應國外市場,提升自身水平以擴大所占外部市場的份額;從技術角度出發,應在現有基礎上繼續提升電池回收水平,提高回收率,同時考慮...
釩堿浸出液中釩、硅、鋁、鉻的梯級分離回收————作者:胡玥;蔡震雷;張一敏;鄭秋實;沈洋;
摘要:采用梯級分離回收工藝(主要流程為硅鋁共沉淀—酸洗分離硅鋁—萃取分離釩鋁—萃取分離釩鉻)處理高堿多雜含釩浸出液,釩、硅、鋁、鉻的回收率分別可達95.88%、99.10%、88.43%和90.41%。在pH 8.0、溫度70 ℃、時間1.5 h的硅鋁共沉淀工藝條件下,可實現釩硅分離。在pH 1.8、有機相組成5.0%(體積分數)N263+15.0%仲辛醇+80.0%磺化煤油、相比1︰3、時間3 min...
耐氟嗜酸性氧化亞鐵硫桿菌的馴化及強化提釩————作者:王越;蔡震雷;張一敏;鄭秋實;佘依洹;
摘要:通過NaF馴化獲得了耐氟嗜酸性氧化亞鐵硫桿菌菌株,在此基礎上研究了K+、F-強化生物浸出釩,并考察了生物浸出釩頁巖過程中KF·2H2O對細菌菌體吸附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嗜酸性氧化亞鐵硫桿菌通過連續轉接方法馴化后,耐氟濃度達到950 mg/L;細菌馴化后對鐵離子的吸附以及轉運能力增強,鐵離子由浸出液轉運至細菌內部,有效削弱了Fe鈍化...
基于灰色關聯-TOPSIS法的石化園區固體廢物環境績效評價————作者:袁帥潔;沙莎;戴安國;張巖超;王永強;段濰超;買里旦·莫塔里甫;
摘要:針對石化園區固體廢物種類多、管理復雜等問題,采用灰色關聯-TOPSIS法和障礙度模型,開展了A石化園區固體廢物的環境績效評價與障礙因素識別研究,結果表明:2021~2023年,A石化園區固體廢物環境績效水平整體處于良好水平;2023年,在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環境管理機制和公眾參與層面上,處于良好水平,在固體廢物過程管控和固體廢物無害化處置層面上,處于一般水平;制約園區固體廢物環境...
諾氟沙星對剩余污泥和屠宰廢物厭氧共消化的影響————作者:李江濤;吳宇琦;宋秀蘭;
摘要:以剩余污泥和屠宰廢物的厭氧共消化體系為對象,通過添加不同劑量的諾氟沙星(NOR),考察了NOR對厭氧共消化過程中甲烷產率的影響,分析了微生物群落的組成變化,并通過宏基因組測序研究了有機物的代謝途徑及作用機制。實驗結果表明:當NOR質量濃度為10 mg/L和15 mg/L時,厭氧共消化50 d后,累積甲烷產率分別由對照的(17.62±0.84)mL/(g·d)增至(24.26±0.84)mL/(g·...
氮摻雜油茶果殼活性炭的制備及其對Cr(Ⅵ)的吸附性能————作者:楊丹紅;劉明燈;陳世洪;賴蘭萍;劉婕;
摘要:以油茶果殼和茶籽粕為原料,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備了氮摻雜油茶果殼活性炭(N-COS-BC),對其進行了表征,考察了N-COS-BC對溶液中Cr(Ⅵ)的吸附性能和對電鍍廢水中Cr(Ⅵ)的去除效果。表征結果顯示:N-COS-BC呈三維連通的多級孔結構,表面存在C—N鍵、N—H鍵和酰胺鍵;與油茶果殼活性炭(COS-BC)相比,N-COS-BC中N元素的質量分數從0.83%增至4.52%。N-COS-BC對C...
酸堿處理對自來水廠含鋁污泥濃縮及脫水性能的影響————作者:王旋;戴子承;馬平安;白昊;崔紅軍;張建鋒;
摘要:以自來水廠所產生的聚合氯化鋁污泥為對象,考察經酸/堿處理后污泥的沉降、濃縮及脫水性能,并采用熱重-差示掃描量熱法分析污泥中水分的分布特征,探究其脫水機理。研究結果表明,含鋁污泥在pH 2.0或12.0的條件下反應2 h后,鋁溶出率分別為(73.24±7.84)%或(20.19±3.52)%,與堿法相比,酸法處理更有利于污泥中鋁的溶出。原污泥、酸處理污泥和堿處理污泥的渾液面沉降速率分別為0.39,2...
電石渣-石膏濕法脫硫中亞硫酸鈣氧化實驗研究————作者:武廣龍;
摘要:以某電廠燃煤循環流化床鍋爐煙氣為研究對象,采用電石渣—石膏濕法脫硫工藝進行處理,考察了影響漿液中亞硫酸鈣氧化的主要因素。實驗結果表明:在鍋爐負荷為46 ~105 t/h、脫硫系統運行正常的條件下,氧化塔漿液中亞硫酸鈣含量、氯離子含量和漿液密度均略高于吸收塔漿液,pH則基本一致;隨著氧化風壓的提高,進入吸收塔內的空氣量增大,加快了空氣中氧氣在漿液中的擴散速率,促進了亞硫酸鈣氧化;當pH為6.0~8....
高爐煤氣H2S脫除技術的研究進展————作者:吳天禮;簡永開;孟素;蔡文軒;
摘要:基于高爐煤氣與焦爐煤氣、天然氣和合成氣在硫元素來源、處理氣量和脫硫指標等方面的相似性,在焦爐煤氣、天然氣和合成氣H2S脫除工藝的基礎上,詳細闡述了高爐煤氣H2S脫除工藝的基本原理和技術特點,比較了不同工藝對H2S的脫除效果,分析了各工藝的適用性,并指出了高爐煤氣H2S脫除工藝今后的發展方向
電脫鹽污水處理系統主要功能菌群分析————作者:王剛;孫丹鳳;厲巍;高會杰;
摘要:采用宏組學分析技術研究了兩家煉油廠電脫鹽污水生化處理系統的菌群結構特征,識別了主要功能菌種,揭示了主要功能基因的豐度及其表達情況。結果表明,一體化間歇生物反應器(IBR)中,相對豐度占比最高的6種功能菌為Immundisolibacter cernigliae、Rugosibacter aromaticivorans、Nitrospira moscoviensis、Candidatus Nitro...
煙廠“水洗—生物濾池”除臭工藝的設計與運行————作者:王永全;葉校圳;葉榮斌;蘇暢;曾靜;
摘要:以福建某煙草公司制絲過程中所產生的除塵廢氣為對象,采用水洗—生物濾池工藝進行處理,介紹了該工藝的設計和運行情況,考察了不同季度廢氣中揮發性有機氣體(VOCs)、臭氣濃度和非甲烷總烴的去除效果,分析了廢氣中主要惡臭氣體組分的去除情況,評價了該工藝的技術經濟性。結果表明:在進氣量10 000 m3/h、VOCs體積分數(20~25)×10-6、臭氣濃度800...
污染土壤熱修復技術的研究現狀及進展————作者:顧俊彥;李忠元;王長安;劉施恩;車得福;
摘要:土壤污染已成為國家高度重視的環境問題,眾多土壤修復技術中,熱修復技術因高效、針對性強等優點受到廣泛關注。本文系統介紹了多種熱修復技術(包括熱脫附技術、焚燒技術、陰燃技術和玻璃化技術)的原理及工藝,并從影響因素、優化策略、聯合修復等方面探討了熱修復技術的研究現狀及進展,最后對該領域未來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為污染土壤熱修復技術的研究與實踐提供借鑒和思路
廣東省儲油庫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現狀研究————作者:劉志陽;孫西勃;廖程浩;張永波;沙莎;尹浩;
摘要:以廣東省內70家儲油庫為研究對象,對油品儲存、收發過程的VOCs排放控制現狀進行了現場調研和監測。監測結果表明:269座儲罐中有39%的儲罐存在罐頂附件泄漏,其中外浮頂罐的泄漏率最高,為61%,其次為固定頂罐和內浮頂罐,泄漏率分別為53%和34%;115個汽車發車臺中有21%的鶴位油氣收集系統密封點存在泄漏;44套油氣回收處理系統中有25%的油氣回收處理系統排放口非甲烷總烴排放濃度超過排放標準限值...
廢棄聚乙烯化學回收技術的研究進展————作者:吳映雪;曲琳;隋洋;李肖夫;李汝賢;
摘要:聚乙烯(PE)是用量最大的合成高分子材料,目前處理廢棄PE仍以焚燒、填埋和機械回收為主,以裂解和降解為代表的化學回收技術亟待發展。本文綜述了廢棄PE化學回收技術的研究進展,總結了不同技術的優勢與不足,分析了其應用情況和面臨的挑戰,指出未來研發工作可從以下幾方面開展:開發適用于混合塑料的回收工藝和催化劑,加強對目標產物的控制,加快建設廢棄PE連續回收工業化裝置,開發多種化學回收方式相結合的新串聯工藝...
一種新型荒煤氣凈化技術的經濟性研究————作者:田靜;
摘要:采用Aspen plus軟件,模擬了年產3 000 kt焦化企業的荒煤氣凈化工藝流程,并采用(火用)分析方法從工藝能耗方面分析了傳統荒煤氣凈化工藝和優化后新工藝的經濟性。結果表明,工藝流程優化后,由于取消了荒煤氣的反復加熱冷卻過程,使新工藝的溫度變化更為合理,降低了循環冷卻水、低溫冷卻水以及低壓蒸汽的用量,且減少了換熱設備的使用。通過對新工藝和傳統工藝的對比發現,新工藝的物理(火用)、化學(火用)...
石油烴污染土壤原位修復菌種篩選及應用————作者:王亭;王崠;孫杰;酈和生;
摘要:從石油烴污染土壤中篩選出好氧、缺氧環境下石油烴降解能力優異的2株芽孢桿菌Bacillus tropicus和Bacillus thuringiensis,考察了環境溫度和環境pH對菌株石油烴降解性能的影響。將篩選出的芽孢桿菌制成固體菌粉材料,應用于石油烴污染土壤原位修復。實驗結果表明:Bacillus tropicus和Bacillus thuringiensis在環境溫度為25 ℃、環境pH為7...
三種氣氛下退役風電葉片熱失重特性研究————作者:程明;張鐸;馬駿;熊小鶴;張一楠;伍力拓;
摘要:對退役風電葉片進行粉碎制樣,考察了粒徑、氣氛、升溫速率對樣品熱失重特性的影響,并采用3種動力學方法對反應活化能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空氣氣氛下,樣品在224 ℃開始失重,600 ℃左右反應結束,TG曲線由代表揮發分燃燒和焦炭燃燒的兩個階段組成。N2和CO2氣氛下,樣品起始失重溫度有所升高,分別為274 ℃和284 ℃;N2氣氛下樣品...
水處理重力沉降表征研究進展————作者:王爐光;張巧玲;高文喬;李仁歡;牛天歌;李蕾;李少林;
摘要:重力沉降是水處理中實現固液分離的核心方法。本文通過系統闡述重力沉降的理論基礎、應用現狀、面臨的挑戰及未來發展趨勢,為相關研究、實驗、設計及調試提供參考。首先介紹了重力沉降的基本原理、分類及影響因素,然后總結了其在水處理中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現有技術的難點和局限性,最后對新方法的開發進行了展望,以期為重力沉降研究的深入推進提供思路
Fe-B/N-C單原子催化劑活化PMS處理焦化廢水————作者:王建;劉宇琪;韓世豪;楊少霞;
摘要:采用一鍋法制備了Fe-B/N-C單原子催化劑,并將其用于活化過一硫酸鹽(PMS)處理焦化廢水。表征結果顯示,單原子Fe的負載量為3.69%(w),B原子摻雜并未改變催化劑的微觀形貌,Fe、B、N和C元素在Fe-B/N-C表面均勻分布。實驗結果表明:在Fe-B/N-C投加量為0.5 g/L、PMS投加量為2.0 g/L的條件下,Fe-B/N-C活化PMS體系在10 min內可完全去除廢水中的苯酚,3...
化工環保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第七編 工業技術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