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10 08:05:13
工程地質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凍融作用下黏性土裂隙演化規律及分形特征研究————作者:劉健鵬;王運敏;李小雙;胡坤;
摘要:明確凍融作用下裂隙演化規律是揭示土體凍脹融沉變形特性的關鍵,對保障凍土工程中構筑物的長期安全服役至關重要。本文對不同黏粒含量(5%、10%、15%和20%)試樣在不同環境凍結溫度下(-5℃、-10℃和-15℃)進行一次各向等溫凍融試驗,并結合掃描電子顯微鏡和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分別對裂隙進行直接觀測和三維重構,研究了裂隙發育規律和演化機制。試驗結果表明,在低于-10℃環境凍結溫度時10%和15%黏粒...
鹽巖變頻循環荷載下的能量演化率相關機制————作者:張俊法;曾大乾;王丹丹;金正輝;楊鎮宇;
摘要:鹽穴儲庫內氣體注采頻率隨實際需求而連續變化,為了分析頻率變化對鹽巖疲勞力學特性和損傷演化規律的影響,進行了一系列不同速率單調加載、定頻疲勞以及不同應力上限(19 MPa、23 MPa、27 MPa)的變頻疲勞試驗。試驗結果表明:(1)循環彈性能和耗散能均具有明顯率相關性,可描述為Ud-i=a×fb形式。參數a表征能量水平,參數b表征非線性趨勢,隨應力增大...
東非大裂谷降雨型地裂縫發育特征及成因研究————作者:李超;賈智杰;黃偉亮;莊建琦;朱興華;冷艷秋;馬鵬輝;王飛永;彭建兵;
摘要:位于東非大裂谷的肯尼亞裂谷因其獨特的地表地質工程,成為了地球科學研究的熱點區,2018年暴雨后,肯尼亞裂谷出露大量地裂縫,對當地基礎設施建設造成了嚴重威脅。為了查明肯尼亞地裂縫的活動特征及形成原因,采取野外調查、工程地質測繪、地球物理勘探、顆粒分析和掃描電鏡(SEM)等手段,對地裂縫區域的地質構造背景、地裂縫活動特征以及地裂縫發育區巖土體性質進行研究,探討了肯尼亞地裂縫的形成過程及多因耦合機制。主...
云南瀘騰公路高黎貢山深埋隧道工程地質特征與主要工程地質問題————作者:王迎法;牟儒;趙鑫;杜謹益;羅術;吳中海;
摘要:高黎貢山是橫斷山脈的一部分,其工程地質條件十分復雜,橫穿高黎貢山的深埋隧道,可能面臨高地溫、高地應力、活斷層、巖爆、大變形和涌水突泥等多種不良工程地質問題。基于在建高黎貢山超長深埋公路隧道的地質調繪和工程勘察資料,對該隧道工程的地質環境、工程地質特征和主要不良工程地質問題進行詳細分析發現,隧道工程區的主要斷裂控制了區內的主要巖體分布、水熱活動帶以及地下水的循環演化等,并導致深埋隧道穿越斷裂帶時可能...
不同膠結和孔隙比結構性黏土的人工制備及壓縮特性研究————作者:加瑞;王明輝;喬小利;
摘要:室內外試驗表明部分天然沉積黏土具有較強的結構性(粒間膠結和大孔隙),而黏土的結構性會直接影響地基的變形計算,因此對不同膠結和孔隙比結構性黏土的壓縮特性進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義。本文綜述了室內人工制備結構性黏土的制樣材料,歸納了擊實法和固結法制備結構性黏土的主要步驟,并推導了不同膠結和孔隙比結構性黏土制備時所需制樣材料質量的計算公式。通過側限壓縮試驗研究了膠結和孔隙比對結構性黏土壓縮特性的影響...
基坑開挖滲流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及數值模擬研究————作者:鄭永來;藍鑫;許旭兵;倪虹;梁文廣;賈鳳嶺;陳帥;張鵬;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基坑開挖過程中滲流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并探討有效的數值模擬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基于東臺綜合樞紐深基坑工程項目,利用ABAQUS有限元軟件建立了基坑開挖與滲流耦合模型,模擬基坑開挖過程中土體變形和孔隙水壓力的變化。通過對比開挖前后兩種模型的計算結果,分析了滲流對基坑周邊地表沉降和土體變形的具體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滲流顯著增加了土體變形和地表沉降,特別是在基坑開挖深度較大的區域,這種影響更加...
不同膠結和孔隙比結構性黏土的三軸固結不排水試驗研究————作者:加瑞;王明輝;李逸群;楚振興;
摘要:室內外試驗表明部分天然沉積黏土具有較強的結構性,而黏土的結構性會直接影響地基的變形及穩定性計算,因此對結構性黏土的力學特性進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義。本文在擾動土樣中添加水泥和鹽粒,在室內通過擊實法人工制備了具有不同膠結強度和初始孔隙比的高嶺結構性黏土和天津結構性黏土試樣,對不同膠結和孔隙比的結構性黏土進行了三軸固結不排水試驗。試驗結果表明:(1)當試樣的膠結強度較小和初始孔隙比較大時,在固結...
基于土拱效應的粉土地層矩形頂管隧道摩阻力計算方法研究————作者:胡達;黃俊杰;向薛娟;黎永索;倪芃芃;楊仙;梁小強;
摘要:矩形頂管隧道施工過程中,管體周圍土體的變形和應力傳遞是影響周圍土壓力的重要因素,而土拱效應與土體應力傳遞機理密切相關。為實現對粉土地層中矩形頂管頂進力的精準預測,本研究提出一種基于土拱效應的矩形頂管隧道摩阻力計算方法。首先,構建了完全和不完全土拱效應下的矩形頂管隧道土體應力傳遞模型,將其劃分為外部穩定區、彈性拱和內部松散體三部分進行獨立分析。其次,基于彈性拱局部區域應力傳遞規律,將存在應力傳遞的彈...
抗滑擋墻受力機理及結構設計研究————作者:陳懷林;饒云康;高經緯;吳羿君;楊濤;楊懿;
摘要:為探究抗滑擋墻與小型滑坡體的相互作用形式,并對傳統抗滑擋墻加以改良。選取某小型滑坡為研究對象,開展了室內模型試驗與數值分析,分析了抗滑擋墻墻后滑坡推力分布特點,以此概化出小型滑坡抗滑擋墻墻后滑坡推力分布規律,并選取兩個實例滑坡驗證了此規律的普適性。基于此,設計了一種新型的滑坡生態防治支護組合結構。結論如下:物理模型試驗實測滑坡推力分布規律與數值分析的結果基本吻合;抗滑擋墻墻后受力分布整體近似為“魚...
考慮粗糙度的臨海非飽和黏土-腐蝕鋼界面剪切試驗及強度表征————作者:楊明輝;楊漢;陳波;蔡明輝;
摘要:由于潮汐漲落引起的干濕循環造成臨海大部分工程中的土體處于非飽和狀態,影響結構承載特性。基于試驗研究了臨海地區非飽和土與腐蝕引起不同粗糙度鋼的界面剪切特性。首先通過加速腐蝕及形狀激光掃描試驗,獲取了6種不同腐蝕程度的鋼板界面表觀粗糙度Ra,并據此提出了不同程度腐蝕的界面粗糙度預測模型,該模型可充分考慮腐蝕時間、腐蝕前后質量差及腐蝕溶液電阻對界面粗糙度的影響。而后,在測得臨海非飽...
滇西T2h砂化白云巖空間分布特征及宏微觀形成機理研究————作者:龔欣月;董家興;劉文連;許漢華;眭素剛;槐以高;金克盛;
摘要:砂化白云巖具有巖體結構破碎,強度低等特殊的物理力學特性,不同地層巖性、不同地質構造背景下的砂化白云巖,其地質特性及形成機理存在差異。為揭示滇西三疊系河灣街組(T2h)的砂化白云巖的宏微觀形成機理,本文分析總結了研究區內砂化白云巖的空間分布特征,同時選取了不同砂化等級的砂化白云巖巖樣進行電鏡掃描和能譜分析試驗,探討分析其宏微觀形成機理。研究結果表明:(1)滇西T2 等向固結過程中涇陽Q2黃土微結構演化特征————作者:孫偉超;苑偉娜;范文;吳韶艷; 摘要:土的力學性質不僅取決于當前的應力狀態,而且與其所經歷的應力歷史相關。黃土是典型的結構性土,研究應力歷史影響下微結構的演化對于解釋黃土復雜的力學行為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目前關于固結狀態對于黃土微結構影響的研究不足。本文以陜西省涇陽南塬Q2黃土為研究對象,利用三軸試驗、掃描電鏡和壓汞試驗研究等向固結條件下黃土微結構的演化特征。結果表明:(1)等向固結作用下黃土的顆粒破碎特征不明顯;... 海相軟土無側限抗壓強度曲線類型分類及影響因素————作者:茍富剛;龔緒龍; 摘要:無側限抗壓強度是巖土設計中的一種代表性強度。基于連云港地區186組海相軟土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UTC),對其應力-應變曲線類型進行了分類統計,探討了影響應力-應變曲線的因素。研究結果表明:應力-應變曲線類型可以歸為3個類型。Ⅰ類曲線為軟化型,具有明顯的軸向應力峰值,Ⅰ類曲線數量占比27%;Ⅱ類曲線為穩定性,不具有明顯的峰值,一般應變大于15%后軸向應力才趨向一個定值,Ⅱ類曲線數量占比35%;Ⅲ類曲... 南海北部深海軟土壓縮特性試驗研究————作者:朱章鴻;曹鼎峰;郭成超;王復明;蔡華陽;董璞;張忠舉; 摘要:深海軟土由于具有高壓縮性常常導致海洋工程構筑物的沉降破壞。近年來,我國在南海進行了一系列工程建設及資源開發,但由于對深海軟土認識不足造成深海工程建設及資源開發面臨嚴峻挑戰。為此,本文通過全巖分析、固結壓縮、壓縮-回彈-再壓縮試驗,研究了中國南海深海沉積軟土壓縮特性,分析了初始孔隙比、應力歷史和含水率對壓縮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該軟土為高液塑限黏土,礦物成分中以方解石和伊利石為主,顆粒級配不良;飽和... 基于OFDR技術的土體含水率模型研究————作者:高磊;袁澤;王勤;高明軍; 摘要:土體含水率是影響土體工程性質的重要因素,因此對土體含水率進行測定具有重要的工程意義。本文采用主動加熱光纖法,通過光頻域反射(OFDR)技術進行土體含水率測定試驗,以最大升溫值法(ΔTmax)標定土體含水率,得到土體含水率與光纖溫度特征值之間的函數模型,并基于試驗結果建立了土體光纖溫度特征值隨土體含水率、電加熱功率和加熱時間變化的BP神經網絡預測模型。研究結果表明:基于試驗結果... 化學溶液作用下紅層泥巖崩解特性與驅動機制————作者:凌斯祥;馮俊杰;李曉寧;張杰;張國棟;黃世光;巫錫勇;馮宇淞; 摘要:為研究紅層泥巖在化學溶液作用下的崩解特性與驅動機制,本文以川中盆地侏羅系紅層泥巖為研究對象開展了pH=3、5、7、10、12條件下的室內靜態浸泡崩解試驗,綜合采用耐崩解性指數(IdN)、崩解小顆粒指數(LdN)、分形維數(Ds)、崩解比(Dr)、標準基礎熵(Sb)、表面能耗散定量刻畫紅層泥... 軸向及環向變形加載控制方式對花崗巖力學及聲發射特性影響的試驗研究————作者:徐榮超;王怡博;張圣哲;孟凡震;李震;高梁;閻震; 摘要:加載控制方式是影響巖石力學性質重要因素之一。采用軸向變形控制和環向變形控制兩種加載方式,對花崗巖試樣開展變形速率為0.005 mm·s-1條件下的單軸壓縮試驗,分析兩種加載控制方式對花崗巖強度、應力及應變門檻值、能量演化及聲發射特性等的影響規律。結果表明,與環向變形控制方式相比,軸向變形控制加載條件下:試樣的峰值強度、損傷應力、起裂應力分別高12.8%、15.1%、13.1%... 西藏某陡順傾巖質邊坡變形破壞機制分析————作者:孫巍鋒;趙冠華;蘭恒星;晏長根;包含;劉世杰;吳興建; 摘要:為揭示西藏陡順傾巖質邊坡變形破壞機制,結合現場邊坡調研與InSAR分析揭示了邊坡變形時空規律,從定性與力學角度分析了邊坡變形破壞機制與臨界條件。研究結果表明:垂直開挖高度較大且巖性較差邊坡區有顯著的巖層外鼓、坡面片狀剝落、巖層缺失與裂隙發育現象,表明曾產生巖層滑塌破壞且穩定性欠佳;在植被生長、枝葉掉落、卸荷回彈、積雪覆蓋與凍脹等影響下,坡頂自然斜坡區出現了最大介于30~40 mm的正變形區,而在卸... 碎石土邊坡樁后土拱效應演變規律及影響因素顆粒流模擬研究————作者:趙曉彥;劉溢;常經緯;陸秋; 摘要:土拱作為荷載傳遞的重要媒介,與抗滑樁加固作用的發揮密切相關。碎石土邊坡含有大量粗顆粒,有利于剪應力的傳遞,為土拱效應的發育提供了條件。為探究碎石土邊坡樁后土拱效應成拱機理,本文采用顆粒流軟件PFC2D建立數值模型,基于加載墻荷載-位移曲線的變化特點,從顆粒位移、力鏈結構等細觀層面研究碎石土邊坡樁后土拱效應的發展演變過程,并以土拱極限承載力和樁土荷載分擔比為定量指標,分析了樁寬... 智能化雙向攪拌粉噴樁加固海相軟土地基的力學性能及承載力評價方法研究————作者:邱近哲;杜廣印;王傳樂;楊泳; 摘要:智能化雙向攪拌粉噴樁在連云港-宿遷高速公路的海相軟土地基處理工程中得到了大面積推廣應用。為驗證該智能化施工技術的加固效果,對不同齡期的樁體進行了現場原位測試試驗,并對取自樁身不同深度處的水泥土芯樣開展了不固結不排水三軸剪切和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基于現場原位測試及室內力學試驗結果,研究了智能化雙向攪拌粉噴樁水泥土的強度指標,提出了依托工程場地條件下粉噴樁單樁和復合地基承載力的計算方法。研究結果表明:... 工程地質學報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