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10 14:05:48
湖泊科學最新期刊目錄
2019-2023年向家壩水庫葉綠素a時空分布特征及其與環境因子的關系————作者:劉芳枝;趙明亮;黃宇波;潘增;張勇;周凌;
摘要:基于2019—2023年金沙江向家壩水庫干、支流20個斷面的葉綠素a(Chl.a)及相關環境因子的月度數據,運用數理統計、相關性分析、逐步回歸、通徑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向家壩水庫Chl.a的時空分布特征及其與環境因子的關系。研究表明,向家壩水庫Chl.a 5年平均濃度3.91μg/L,年際間Chl.a濃度呈波動變化無明顯規律,季節方面,春、夏、秋三季Chl.a濃度均顯著高于冬季;空間分布上,支流庫灣...
基于環境DNA技術的貴州山區河流魚類多樣性影響因素初步探究————作者:關曉玉;嚴晗璐;尹智力;陳求穩;黃天宬;劉凌言;林育青;何術鋒;
摘要:本研究基于環境DNA(eDNA)技術,對貴州省內7個水系的30條典型山區河流開展魚類多樣性調查。結果顯示,共調查到魚類89種,以鯉形目為主,包含5種外來魚類和4種珍稀瀕危魚類,棲息水層而言底層和中下層魚類為主,食性而言雜食性和肉食性魚類為主。其中至少74種魚類(鑒定到種水平物種數的89.2%)在已有研究中有記載。鯉(C. carpio)、鯽(C. auratus)、鳙(H. nobilis)、子陵...
丘陵山區不同富營養化塘庫水體CO2、CH4排放特征————作者:馬琦;呂明權;王馨平;王垚;邢喬;
摘要:池塘和小型水庫作為中國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水體,是碳收支核算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塘庫水體富營養化加劇,水體的碳排放過程發生變化,增加了塘庫碳排放通量計算的不確定性。本研究以竹溪河流域兩個池塘、三個水庫為研究對象,開展為期九個月的水-氣界面CO2、CH4通量監測,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小型水體富營養化對CO2、CH4 柴達木巴倫馬海盆地晶間鹵水成因及成礦潛力評價————作者:馮寧;秦西偉;馬玉亮;潘彤;陳建洲;丁成旺;蔣子文;張冬;劉成林;李慶寬;任二峰;張帆; 摘要:柴達木巴倫馬海盆地鹵水資源儲量豐富,然而其成因機理及鹵水資源潛力尚不明確。本研究以巴倫馬海盆地晶間鹵水為研究對象,開展了元素及氫氧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系統分析了其水源、溶質來源、演化過程及成因模式,探討了鉀硼鋰資源元素的找礦潛力。研究表明,巴倫馬海盆地北部晶間鹵水水化學類型為硫酸鎂亞型,南部以氯化物型水為主,鹵水溶質主要源于石鹽、鉀鹽和石膏等礦物的溶解,蒸發濃縮、水巖反應及陽離子交換作用控制了鹵水... 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數的拉薩拉魯濕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作者:劉傲;王陳;韓夢姣;棚瓊;衛佩佩;安瑞志;巴桑;劉洋; 摘要:城市濕地發揮著越來越關鍵的作用,其生態系統的健康評價更是一個重要的過程,有助于了解濕地的當前狀況并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為探究西藏拉魯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狀態及其與水環境因子的關系,于2021年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22年5月(春季)在拉魯濕地主要水系進行了浮游植物樣品的采集和水環境因子的測定,鑒定浮游植物物種并計算其細胞豐度和生物量,利用浮游植物形態功能群(MBFG)、水質指數(WQI)和... 基于長時間序列內蒙古典型湖泊水質變化特征及趨勢分析————作者:楊文煥;李艷芳;張明宇;高靜湉;李衛平; 摘要:為了確定內蒙古典型湖泊的水質演變特征,選取2013—2023年烏梁素海、岱海和南海湖的水質數據,采用綜合污染指數和綜合營養狀態指數法分析各湖泊的水質演變特征與趨勢,運用皮爾遜相關分析研究3個湖泊各水質指標與兩個指數的相關程度,并且分析湖泊氮磷摩爾比(簡稱氮磷比)的時間序列變化趨勢,探究影響湖泊水質變化的主要因素。結果表明:2013—2023年間,烏梁素海、岱海和南海湖的化學需氧量(COD... 近40年長江源區湖泊群水色時空演變及其驅動機制————作者:陳齊;李志晶;金中武;張國帥;王奕森;楊緒海;韓俊峰;劉玉嬌;周銀軍;肖俊; 摘要:受青藏高原氣候暖濕化影響,長江源區河湖水系演變劇烈,FUI(Forel-Ule Index)指數可通過量化水色變化以表征水體生態環境狀態。摸清該地區湖泊水色時空變化特征及其驅動因子,對于判斷未來氣候變化背景下長江源區湖泊水環境變化趨勢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基于Landsat和MODIS遙感影像,獲取了近40年長江源區264個湖泊FUI指數,分析了氣象水文條件變化下湖泊水色演變趨勢及影響因素。研究表明... 濕地植被對干濕狀態的響應特征研究——以撓力河濕地群為例————作者:王振山;王天亮;景海華;劉建衛;逄曉騰; 摘要:氣候是濕地形成和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氣候變化造成的水分盈虧會對濕地植被產生嚴重威脅。量化濕地植被對干濕狀態的響應特征,對濕地生態恢復具有重要意義。撓力河濕地群是中國重要的淡水沼澤濕地集中區,在全球溫帶濕地生態系統中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以撓力河濕地群保護區內的濕地植被為研究對象,基于歸一化植被指數(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多尺度標準化... 新藏公路沿線流域冰湖變化與冰湖潰決洪水危險性評估————作者:常家豪;姚曉軍;王玉;段紅玉;張聰;張圓;劉一丹; 摘要:位于青藏高原西部的新藏公路(G219)是連接新疆和西藏的重要交通線,沿線途經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喀喇昆侖山和西昆侖山等眾多山脈,這些區域冰湖廣泛發育,公路易受潛在冰湖潰決洪水(Glacial Lake Outburst Floods, GLOFs)威脅。本文基于Landsat ETM+和Sentinel-2 MSI遙感影像,采用NDWI方法與人工目視修訂相結合方式提取2000年和2022年新藏公... 基于草藻變化的湖泊穩態轉換過程解析——以梁子湖為例————作者:徐穎;羅菊花;翟金龍;毛志剛;段洪濤;孟迪;何鋒;魯露; 摘要:伴隨湖泊營養負荷的增加、湖泊水生植被衰亡、藻類增長,湖泊會由草型穩態向藻型穩態轉變,一旦穩態發生轉變,將很難再逆轉,嚴重影響湖泊生態系統功能和服務價值。從湖泊草藻長期演變的視角,開展突變點識別,辨析湖泊穩態轉換過程,有助于早期預判湖泊生態災變風險,為湖泊生態保護、修復和綜合治理提供決策支持。本研究以梁子湖為例,通過遙感解譯的長時序草藻數據集,結合文獻搜集的長期水環境關鍵因子數據,分析水環境變化并識... eDNA技術在河-庫生境魚類多樣性評估中的應用——以重慶玉灘湖為例————作者:沈子偉;謝浪;劉寒文;鄧華堂;田輝伍;薛洋;陳大慶;段辛斌; 摘要:玉灘湖是重慶市西部四大供水工程之一,有2條河流流入,是一個典型的多棲境生態系統。截至目前,尚未見玉灘湖魚類組成和多樣性的相關報道。本研究采用環境DNA(eDNA)技術,與傳統魚類網具調查結果對比分析,研究玉灘湖魚類群落多樣性和結構特征,探索eDNA技術在河-庫生境魚類多樣性中的應用潛力。結果顯示:應用eDNA技術共檢測出魚類36種,隸屬于4目11科32屬,物種相對序列豐度分析發現鳙(Hypopht... 華南典型大型水庫氮磷化學計量時空特征及影響因子分析——以高州水庫為例————作者:毛仲蒙;蔣燕茹;劉瑞敏;陳凌;顧繼光;肖利娟; 摘要:氮磷化學計量是淡水生態學研究的重要內容,水體中氮磷供應水平和比例對湖庫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有重要影響。為深入理解華南地區大型水庫水體氮磷化學計量特征,本研究以典型大型水庫(高州水庫)為對象,于2023年1—12月期間開展野外調查,運用多元統計分析影響氮磷化學計量時空動態的因子。結果表明,水庫湖泊區總氮(TN)和總磷(TP)濃度均值分別為(0.54±0.13)和(0.026±0.011)mg/L,指示... 岷江上游河流氮分布及潛在沉積物微生物驅動過程————作者:楊早;李娜英;仲波;王曉鋒;李賢祥;劉鑫;梅鑫瞳;何奕忻; 摘要: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遷移轉化是維持生態系統平衡的關鍵過程。在自然水體中,河流沉積物的氮功能菌在氮轉化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探究河流氮分布及沉積物微生物驅動過程,本文針對岷江上游3個海拔河段的水體和沉積物進行氮分布研究,通過高通量測序等技術分析沉積物微生物群落組成及功能預測。結果表明:在岷江上游高海拔河段(>3000m),沉積物銨鹽較高,沉積物硝酸鹽較低,水體亞硝酸鹽在2000~3000 m海拔... 光化學轉化對藻源溶解性有機質微生物轉化的影響機制————作者:康入蘊;安世林;黃秀琳;吳鳳亭;李學艷;杜瑛珣; 摘要:在氣候變暖和人類活動增加的雙重壓力下,湖泊富營養化和藻華暴發導致大量藻類溶解性有機物(algaldissolved organicmatter,ADOM)產生,其轉化過程是湖泊碳循環研究的重點。為探究湖泊中光化學轉化對ADOM微生物轉化的影響,本研究以富營養化湖泊(太湖)中的ADOM為對象,進行18 d的微生物培養和先自然光照后微生物培養實驗。通過紫外-可見光譜法、三維熒光光譜-平行因子分析法、傅... 珠江下游星湖魚類多樣性與外來魚類入侵現狀研究————作者:余梵冬;房苗;舒璐;徐猛;王裕祥;張銘斯;黃駿涵;汪學杰;胡隱昌;韋慧;顧黨恩; 摘要:為了解珠江下游星湖魚類多樣性和外來魚類入侵現狀。2023年3—4月在星湖的中心湖、仙女湖、波海湖和青蓮湖4個湖區開展魚類資源調查,運用百分比相對重要性指數、物種多樣性指數、Jaccard相似性指數、非度量多維尺度排序法和ABC曲線等方法分析了魚類物種組成、優勢度、分布格局和多樣性等。累計采集魚類23種(或變種),包括鯪、鯽和鰱等11種土著魚類,豹紋翼甲鲇、條紋鯪脂鯉和麥瑞加拉鯪等12種外來魚類。外... 太湖水質達Ⅲ類背景下藻情與水質變化特征————作者:朱廣偉;國超旋;康麗娟;陶陶;楊芷萱;李娜;秦伯強; 摘要:根據生態環境部設在太湖的17個國考斷面的周年監測,2024年太湖水體總磷濃度年均值低于0.05 mg/L,是自2007年太湖大規模治理以來首次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為揭示太湖總磷濃度下降的生態環境背景與機制,基于太湖湖泊生態系統研究站2005—2024年的長期監測數據,分析了太湖水體總磷濃度與藻情、氣象水文條件及其他營養鹽之間的協同變化特征。分析發現,2024年太湖總磷濃度低值的出現與2022年以來... 淺水湖泊水生植被和藻類水華時空演變遙感長期監測:以太湖流域長蕩湖為例(1985-2021年)————作者:黃林生;倪貴高;王康;趙晉陵;羅菊花; 摘要:水生植被和藻類作為湖泊生態系統的主要初級生產者,對湖泊生態系統具有重要作用。在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雙重作用下,湖泊富營養化加劇,水生植被退化,藻類水華頻發。開展湖泊水生植被群落和藻類水華的長期觀測可為湖泊生態系統水生植被修復和藻類水華管控提供決策依據。本研究以太湖流域淺水湖泊長蕩湖為研究區,基于1985-2021年的Landsat 5和8衛星數據,利用VBI(vegetation and bloo... 《湖泊科學》征稿簡則 摘要:<正>《湖泊科學》(ISSN 1003-5427;http://www.jlakes.org)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和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聯合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為雙月刊,每單月6日由科學出版社出版。主要刊載反映湖泊(含水庫)及其流域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有關的各學科(如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地質學、地理學等)以及湖泊工程、流域綜合管理的理論性或應用性研究論文、簡報和綜述等,重點報... 深水水庫浮游細菌群落結構及組裝模式的時空變化特征————作者:劉慧博;范逸飛;林蓉;朱進文;阮琪禎;王飛飛;許文鋒;劉麗華;曹文志; 摘要:浮游細菌在水庫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并驅動著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本研究選取我國東南地區深水型水庫——萬安水庫,以水溫與溶解氧的垂直變化特征為依據,基于16S rRNA擴增子測序技術,對水庫不同熱分層時期浮游細菌群落組成、結構及其組裝機制的變化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熱分層形成期浮游細菌α多樣性在溫躍層最高,滯水層最低;穩定期在滯水層較高,溫躍層與混合層較低;消退期在溫躍層與滯水層較高,混合... 滇西騰沖青海湖沉積物中137Cs蓄積峰的分布特征及成因解析————作者:郭海婷;吳孟孟;潘少明;徐儀紅;李啟凡;康都; 摘要:人類核事件形成的137Cs蓄積峰作為一種重要的時標,被廣泛應用于湖泊沉積物計年。在云南地區的湖泊沉積剖面中,除1963年137Cs最大蓄積峰外,“1975”年和“1986”年蓄積峰存在與否,其成因及時標意義一直存在爭議。本文選取滇西騰沖青海湖為研究對象,通過構建137Cs沉積模型,利用重建的區域137Cs大氣沉... 湖泊科學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第四編 自然科學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