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藥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3-09-04 09:19 熱度:
藥學論文可以發表在期刊《中國醫藥指南》上,雜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國家科學技術部正式批準的國家級學術類綜合醫學期刊,2003 年創刊。系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 刊,大16開,旬刊。刊載醫學臨床領域的理論與實踐新進展、新成果,是廣大醫藥衛生工作者發表學術文章進行學術交流的園地。
藥學論文范文賞析:
摘要:大醫學觀、大衛生觀告訴我們:國民的健康水平不僅取決于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狀況,而且與一定的政治、經濟等社會歷史條件密切相關。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從根本上為國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保障,但因為社會各種具體制度層面的問題而造成健康損害仍然大量存在。因此,在研究和解決醫療衛生領域存在的各種問題的同時,我們必須同樣關注社會具體制度層面對健康產生的各種影響,努力減少“制度性健康損害”,有力地促進國民整體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大醫學觀,制度性損害,國民健康
現代大醫學觀、大衛生觀告訴我們,國民的健康水平不僅取決于醫療衛生事業自身的發展狀況,而且與一定的政治、經濟等社會歷史條件密切相關。當前,一個應該引起我們高度關注的問題是“制度性健康損害”。
所謂“制度性健康損害”,是指在社會的變化發展過程中,由于制度、法規的缺失或政策的偏差而引起的對人們健康的破壞。
醫學發展史和人類文明史都表明,社會層面的各種制度與政策的先進、完善與否,對人們健康水平的高低有著重要而明顯的制約作用:先進、完善的制度與政策,能促進醫藥學的良性發展和人們健康水平的提高;落后、不完善的制度與政策,則阻礙醫藥學的良性發展和人們健康水平的提高。從根本性的社會制度來看,我國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這無疑為我國醫藥衛生事業和國民健康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最重要的制度保障。首先,社會主義強調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堅持人與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其次,社會主義強調民主,保障人權,認為健康權是生存權的集中體現,是發展權的基礎;再次,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辦好事、解難事的優勢。此外,社會主義制度以先進的思想觀念取代落后的思想觀念,在與國民健康息息相關的醫藥學活動的目的、價值取向等重大問題上,主張抵制和拋棄那種以謀生、盈利為目的,以成名成家為目標的個人主義、利己主義思想觀念,提倡和鼓勵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的思想觀念。正因為如此,自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國國民的健康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國的社會主義處于并將長期處于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帶來的社會轉型正處于深化之中,使得因為制度和法規上的缺失與政策上的偏差而引起的健康問題大量存在,這種“制度性健康損害”已經成為對國民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形成嚴重制約的一個重大因素。
從政策的偏差所導致的健康損害來看,生態環境的急劇惡化對人們健康的嚴重危害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自改革開放以來,在以經濟發展為唯一發展標準的片面發展觀的指導之下,許多政策都明顯帶著“先發展后治理”甚至“只發展不治理”的特征,一切以所謂的“經濟效益”為中心,為“經濟效益”讓路。結果是快速的經濟增長基本上是以更快速的資源和環境的破壞為代價,中國生態環境惡化的速度和程度已令全世界震驚。中國目前70%以上的河流湖泊受污染,3億多農村人口喝不上安全的水,其中約6300多萬人飲用氟水,200萬人飲用高砷水,3800多萬人飲用苦咸水,1.9億人的飲用水有害物質超標。在一些地方,作為生命之源的水卻成為害人之水,能喝上干凈的水成為人們的一種奢望。與水的情況相仿,人們健康所不可缺的空氣也變得污濁不堪,中國目前有4億多城市居民呼吸著嚴重污染的空氣,1500萬人因此得上支氣管疾病或呼吸道癌癥。生態環境的惡化,使一些地區不再適合人類居住,因此而產生態移民,進一步就有可能產生生態難民。有關專家指出,由于我國廣大西部和生態脆弱地區難以承載現有人口,全國22個省市需要遷出1.86億人,而能夠接納人口的1.5億人將淪為生態移民或生態難民,這將成為國民健康的一場災難。只求經濟增長的政策導向,還造成了公共衛生事業的嚴重滯后,導致公共衛生的社會預防機制在總體上幾乎是空白,2003年春一場“非典”的危機,給這種經濟與社會不協調的發展觀敲響了警鐘。
另一個影響面廣泛的政策性健康損害的例子,是計劃生育政策上的偏差。作為我國的基本國策,計劃生育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對我國的經濟及其他事業的發展功不可沒。但不可否認,在有關計劃生育的方方面面政策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許多政策上的偏差和配套措施上的脫節。這種政策上的偏差和措施的脫節造成的不利影響,重要表現之一就是性別比例失衡導致男性失婚現象已到了觸目驚心的程度。以廣西為例,到2004年底,廣西15歲以上未婚人口中,男性占59.67%.女性占40.33%,性別比為148:100;在3O歲及以上人口組中,城鎮未婚男性占同齡人口的6.24%,女性為1.27%;根據人口普查資料分析,目前廣西0—9歲組人群成年后,每5個成年男性中,因性別比失衡,將有1人無法組成婚姻家庭。這一組數字所隱含的健康問題,其嚴重性是不難想象的。而將對國民整體健康狀況產生嚴重影響的人口老年化問題,與計劃生育政策上的某些偏差也不無關系。
從制度和法規的缺失所導致的健康損害來看。制度與法規的缺失可分三種情況,一是根本就沒有相關的制度與法規;二是相關的制度與法規不健全、不完善;三是雖有相對完善的制度與法規卻不執行或執行不力。由這些情況帶來的健康危害同樣嚴重。比如,我國目前的有毒有害企業超過1600萬家,健康受到職業危害的人數超過2億,其中80%屬于肺病,其他慢性中毒約占20%,而全社會對職業病的防治力度和快速發展的經濟水平極不協調。專家認為,其中原因除了有已往的職業病未消除,而新的職業病又不斷產生等因素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有關職業病的法規落實不力,一些地方片面強調經濟發展,監管工作或者是不到位,或者是根本沒有進行。人們熟知的假藥橫行問題也是如此。近年來,全球的假藥年交易額高達350億美元,在全世界銷售的藥品中,有6%一10%是假藥,幾乎所有藥品都遭到過被假冒的厄運。中國無疑是假藥的泛濫區之一。究其原因,并不是缺少相關的禁止性法律法規,而在于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致使假藥大行其道,人們健康深受其害。
因法規的不當導致嚴重健康問題的又一個典型事例,是2003年新頒布的《婚姻登記條例》,這部新法規的核心內容之一是“婚檢自愿”。因此造成的嚴重后果,可以說是立竿見影:自該法規頒布實施以來,全國各地婚檢人數直線下降,而許多地方的新生兒缺陷率卻直線上升。一般認為,婚前醫學檢查、產前篩查、新生兒疾病篩查是預防出生缺陷的三大防線,但從有關統計數據來看,《婚姻登記條例》的實施,已經使第一、二道防線基本失守,成為新生兒出生缺陷高發的主要原因。廣西在這方面又是一個重災區,2OO2年婚檢率是75.8%,至2004年,婚檢人數銳減至9536人,僅為1.55%,全區有9個縣(區)市的婚檢人數竟為0。與此同時,廣西全區2004年新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則由2OO2年的16.56%上升到21.56%。專家指出,婚檢包括婚前保健,可以通過問詢和體檢防止新婚夫婦遺傳性疾病延續,還可以通過勝病、艾滋病篩查、生殖器檢查防止相關傳染病傳播;孕前檢查可篩除遺傳病,確定女性是否適合懷孕,等等。
可見,如何盡量減少政策與制度上的失識給健康帶來不應該的損害,成為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的一個重大社會現實問題。如果我們僅僅局限于從醫療衛生行業、從醫藥衛生從業者的素質方面尋求提高國民整體健康水平之道,而忽視從社會制度層面上進行研究與探討,那是遠遠不夠的,那就不可能真正達到全面提高國民整體健康水平的目標。
要努力減少“制度性健康損害”,概而言之,一是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社會的一切發展,歸根到底是人的發展,都要體現在人的發展上。只有人類自身得到發展,其他一切發展才有可能持續;只有人能夠從中獲得收益的發展,才會具有真實的價值和意義。如果某種發展不僅不能給社會公眾帶來好處,反而以損害公眾健康、侵犯公眾的生存權利為代價,那就失去了發展所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就不能說是真正的發展。因此,只有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根本上徹底轉變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使國家建設步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良性發展軌道,才能從根本上改變那種一邊是經濟指標迅速上升,一邊卻是國民健康因肆虐的環境破壞而遭到大范圍、深程度損害的不利局面,從而為廣大群眾提供一個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優良生存環境。
二是要增強各級政策和有關部門的民主決策、科學決策的能力,使各項政策、制度和法規的制定盡可能做到符合實際、切實可行。一個政策一旦出臺,一項制度、法規一旦制定,那就是要遵照和執行的,并且還具有強制性。而這種遵照與執行,必然會產生相應的結果,結果的好壞,當然首先取決于政策與制度本身的好壞。因此,作為政策、制度和法規的制定者,特別是那些與公眾的健康直接有關的政策和制度的制定者,千萬不能以學術研究來代替制度和政策本身,不能關在辦公室里想政策、立規章,必須以對公眾高度負責的態度,細之又細,慎之又慎,在全面調查、了解實際的基礎上,民主決策,科學決策,以保證各項政策、制度的執行結果能夠達到積極效用最大化,消極效用最小化,這樣才能避免類似受到普遍質疑的《婚姻登記條例》的事情發生。
三是要按照依法治國的要求,堅決維護法律法規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應該說,我國目前與公眾健康有關的法律法規已經不少了,也應該充分相信和肯定,基于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們的各項制度、政策和法規,不管是其出發點和目的,還是其具體內容,可以說都是有利于廣大群眾的,也是有利于公眾的健康需求的。既然如此,為什么還會有如此眾多的損害國民健康的事情發生呢?其主要原因,不能不說就在于有法不依,依法不嚴,違法不究。正是由于人違法,卻無人執法,才導致安全事故頻繁發生,才使得諸如“假奶粉”一類事件一次次上演,社會公眾的健康才會陷入危機四伏之中。因此,只要我們能夠充分運用法律武器,充分發揮法律的效力,就可以為國民健康筑起一道堅固的防線。
事實已經一再證明:“制度性健康損害”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人為”所致,而非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造成。因此,只要全社會協同一致,合力共赴,這樣的損害很多時候就完全可以得到有效避免,國民整體健康也將因此得到更有效的保障。不然,如果把國民健康問題只簡單地局限于醫療衛生領域就事論事,而不認真考慮社會制度層面造成的負面影響,那就不僅會使寶貴的醫療衛生資源大量消耗在對非正常健康損害的事后補救上面,而且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對提高國民整體健康水平所擁有的作用和意義也會因此大打折扣。
文章標題:藥學論文范文之努力減少制度性健康損害,促進國民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anghan.cn/fblw/yixue/yaoxue/1855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