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社會學論文 發(fā)布日期:2016-03-07 14:50 熱度:
在我國各界發(fā)展的同時,學術期刊也為各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提供了交流的平臺。編輯對期刊的發(fā)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提高編輯的素質將是科技期刊發(fā)展的必經之路。如何提高編輯素質,編輯素質由何組成,將是我們研究的重點。本文是一篇中國社會科學投稿的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科技期刊編輯素質組成。
【摘 要】本文論述了科技期刊編輯需要在自我認識、從業(yè)道德、職業(yè)素養(yǎng)方面進行不斷提高,認為提高編輯的素質才是提高科技期刊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發(fā)展目標。
【關鍵詞】素質,科技期刊,目標
科技期刊從誕生以來一直是社會大眾了解當下實時科學動態(tài)的一個窗口,是當代頂尖科學研究的體現,這樣也就意味著科技期刊不僅僅是一個學術交流的平臺,也是體現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展板。
1 在自我認識中,定位編輯工作
編輯在科技期刊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都占有決定性的作用,科技期刊涉及到科學研究的各個方面,而編輯工作者不可能對所有的學科都有涉獵,所以編輯的自我定位是最重要的,認識到自己擅長的領域,不對不清楚的領域亂下結論。對于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應該請相關專家學者予以把關。同時,這也是編輯工作者能不斷提高自我的機會,在與作者、專家的溝通中,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在進步中學習,在學習中找準自己的工作定位,不把科技期刊編輯工作作為一個決定別人學術成果的‘法官’,而把自己定位為服務者,編輯工作常被比喻為“為他人做嫁衣”,這句話體現了編輯的服務功能。好的編輯應該具有服務意識:為作者服務,為讀者服務,為科學服務,為國家的科技事業(yè)服務,才能讓科技期刊更上一層樓。
2 以高尚道德約束自己,提高編輯工作質量
科技期刊的編輯工作者雖然不需要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但是在科學研究領域還是有許許多多的利益糾葛。在面對職稱的壓力、工作的壓力時,有某些科學工作者、工程師等會用金錢來誘惑科技期刊編輯工作者,以便降低論文的審核標準,還有就是編輯工作者對親友等放低要求,對所有作者不一視同仁。這是編輯工作者的大忌,會嚴重影響科技期刊的學術水平,同時也是對自己工作的不負責任。
由于科技期刊的特殊性,其是一個展示科技成果的平臺,因此,編輯人員的工作量十分巨大,而這一切就要求編輯工作者應有較高的道德修養(yǎng)。因此,編輯人員應該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正義感,應該以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篇來稿,對待每一位作者。科研學術無疆界,學術價值高低不應受人情事理、關系名聲的影響。客觀的講,學術研究成果的發(fā)表或多或少都會受外界技術因素的影響,作者的名頭大小、所在研究小組或研究課題的被支持程度均可以左右學術論文的發(fā)表速度、影響程度。科技學報編輯不可能完全排除這些影響,從另一個角度講,這些影響因素也并非完全是非正面的,但編輯還是應該秉持以研究成果的質量與價值為準繩,起碼做到不能因主觀因素排斥和埋沒有價值的學術論文,這也正是學報編輯的最核心道德素質,對待稿件應一視同仁、實事求是。
人文道德是中華民族傳承至今的優(yōu)秀品質,作為一個科技期刊編輯工作者,一個編纂國家科技發(fā)展進程的工作者,應該不斷提高自我的思想素質,更應該用高尚的道德來約束自己,把提高科技期刊的質量作為一項利國利民的工程來做。
3 職業(yè)素養(yǎng)
3.1 科技期刊編輯要注重提高專業(yè)技術素質
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敏銳的專業(yè)嗅覺是做好編輯工作的必備條件。專業(yè)性較強的期刊編輯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yè)知識,才能對文稿所涉及領域的發(fā)展動態(tài)、前沿信息及當代熱點等有所了解,才能更好的提高處理稿件的能力。編輯工作者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知識水平,不斷學習、熟悉、識別專業(yè)領域內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以適應形勢發(fā)展對編輯工作的新要求。作為編輯,應該不斷加強學習并參加相關培訓,深入系統(tǒng)的學習專業(yè)知識,并經常向本學術領域高水平的專家請教,增長業(yè)務知識。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科學的發(fā)展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編輯工作者應該不斷地進步和學習,要盡可能地去挖掘新思路、新觀點,把最新、最有用的知識傳遞給讀者,為科技的發(fā)展也做出自己的貢獻。
3.2 科技期刊編輯要多看書多學習
科技期刊編輯工作者大部分受過一定的專業(yè)培訓和學習,有相當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知識,但作為一名合格的科技期刊編輯,更應當多讀一些書。科技期刊的編輯要讀非常多種類的書籍,有關編輯工作方面的書要讀,有關各個學科的書籍也要讀,各類文學作品也應該讀,多讀書有助于拓寬知識面,提高自己的語言文字能力,可以在工作中靈活運用,豐富經驗,不論審稿或是編輯稿件,必然水到渠成。編輯工作部門也要創(chuàng)造給編輯們學習讀書的條件,提供讀書的優(yōu)良環(huán)境,營造讀書的氣氛,形成競爭讀書的氛圍。書是文化發(fā)展歷程的呈現,編輯更應該多下功夫讀書,去學習,去理解,去應用。
3.3 科技期刊編輯要學會多交流
在一般人的概念里,編輯工作不需要與外界溝通,其實不然,編輯才是最應該溝通的職業(yè),編輯工作的中介性體現的就是這一點。編輯工作是聯系作者、讀者的中介。只有發(fā)揮編輯工作的中介作用,才能使作者的創(chuàng)作與讀者的需要相適應。這就需要編輯積極主動的與作者進行交流和溝通,尤其是科技期刊的編輯,科技期刊是時代科學水平發(fā)展的載體,要想深入地剖析,全面地展現,就需要編輯與作者、專家多多溝通,用所有參與者的職業(yè)知識來共同完成編輯工作。溝通永遠是解決問題、提高效率的最有效的方法,身為編輯工作者就應該做一個好的聆聽著和傳達者。
4 發(fā)展目標
作為一個科技期刊的編輯,首先,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繼續(xù)學習編輯工作的基本知識,加強基本功的訓練,編輯還應掌握更多現代化的手段來提高自己,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科技期刊編輯工作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就要求科技期刊編輯熟練掌握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應用技術,包括計算機文字編輯、文字格式轉換、網上文件傳輸等一系列技能,在編輯中熟練地應用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改進編輯工作方式,提高編輯質量,提高工作效率;其次,要運用不同的渠道去擴大科技期刊的影響力,編輯工作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埋頭編稿審稿,推廣期刊也要作為編輯的工作之一。期刊編輯應該與作者保持經常聯系,努力建設一支高水平的作者隊伍,從而擴大期刊的影響力;第三,不斷地創(chuàng)新,才是科技期刊發(fā)展的根本之道。一本成功的科技期刊必須要有其鮮明的特色,其鮮明特色取決于編輯人員個性鮮明的獨創(chuàng)與構思,只有具備這種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將其貫穿于編輯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才能促進科技信息的傳播與積累,進而促進科技期刊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可以體現在編輯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從選題策劃到欄目編排,都能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
5 結束語
科技期刊發(fā)展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編輯自身的素質,作為科技期刊的工作者,我們應該從職業(yè)素養(yǎng)里明白編輯的重要性,從自我定位里展現編輯的自我調控力,科技期刊編輯工作者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素質,以高尚的職業(yè)道德操守要求自己,加強自身的責任意識,為科技期刊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作者、讀者、社會提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參考文獻】
[1]程國萍.試論知識經濟與科技人員的人文素質教育[J].中國科技產業(yè),2000(4): 40-41.
[2]彭茜珍.網絡出版對科技期刊編輯素質的挑戰(zhàn)與應對[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 2006,26(3):93-96.
[3]張紅,郝瑞萍,賀富榮.以創(chuàng)新精神打造品牌醫(yī)學科技期刊[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6,16(20):162-163.
[4]曹陽紅.科技編輯的科學精神[J].編輯之友,2001(5):34-36.
相關期刊簡介:社會科學研究是于1979年創(chuàng)刊,由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理論刊物。《社會科學研究》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奉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走理論聯系實際 、學術結合時代之路,以學術性、思想性、綜合性為特點,與學界老中青三代學者保持深入聯系,不斷推出各學科高質量的學術成果,致力于推動學術繁榮、理論創(chuàng)新和文化積累,受到學術理論界和有關部門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文章標題:中國社會科學投稿論科技期刊編輯素質組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anghan.cn/fblw/wenyi/shehui/3037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yè)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fā)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