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作物生產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6-09-05 11:58 熱度:
棉花不僅是全球主要的天然纖維來源,也是僅次于大豆的重要油料作物和極好的蛋白源,全球有80多個國家種植棉花。近年來,我國雜交棉發展迅速,長江流域已基本普及,黃河流域南部呈現逐年擴大態勢,本文主要研究長江流域雜交棉主要農藝性狀與產量和品質的關系。
《棉花科學》農業期刊,是全國公開發行的棉花專業刊物,為中國核心期刊數據庫(遴選)、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等全文收錄期刊。中國農業網的媒體合作期刊,是國家職稱評定認定學術期刊。設有:專題綜述、試驗研究、高產高效、棉業調研、產業之路、輕簡栽培、減災技術、質量檢驗、實用技術、區域試驗、品種應用、肥藥應用、植棉交流、棉事指導等欄目。
選用長江流域20個雜交棉新品種(系),就其主要農藝性狀與產量、品質的關系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品種間皮棉產量存在著顯著或極顯著差異,主要農藝性狀與產量、品質存在相關性。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皮棉產量與單株鈴數、衣分分別呈顯著、極顯著正相關,而與生育期、子指纖維長度、斷裂比強度呈負相關;除斷裂比強度、果枝數、始果節位、單株鈴數和霜前花率外,其余各主要農藝性狀與纖維長度均呈負相關,其中與株高的相關性達顯著水平;各主要農藝性狀與馬克隆值相關程度依次為:衣分單鈴重株高單株鈴數果枝數生育期子指始果節位;斷裂比強度與生育期、衣分呈顯著負相關,與其余各性狀相關不顯著。
棉花雜種優勢的利用是棉花科技發展的一場革命[1]。雜交棉農藝性狀之間及農藝性狀與產量、品質之間存在著復雜的相關關系。目前,人們對棉花主要農藝性狀與皮棉產量品質的關系研究較多[3-10],但由于所用的遺傳材料、試驗設計不同,結論也不盡相同。多數學者認為以增加產量為目的的育種的重點是提高單株鈴數、同時適當考慮單鈴重和衣分,但也有人認為應以提高衣分和單鈴重為目標。本研究選取長江流域棉區的20個雜交棉新品種(系),研究其主要農藝性狀與產量、品質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這些性狀對產量、品質的影響,以期為長江流域棉區的雜交棉新品種選育及高產栽培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本試驗選用長江流域棉區的雜交棉品種(系)共20個,品種(系)編號11A01、11A02、11A03、…、11A20,以11A01(鄂雜棉10號)作為對照。
1.2 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1年在湖北省荊州農業科學院棉花試驗基地進行,試驗地為壤土,肥力中等、較均勻。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長6 m,寬1.8 m,面積10.8 m2,行距90 cm,株距40 cm,兩行區,每小區種植30株。營養缽育苗移栽,4月19日播種,4月24日出苗,4月29日移栽,按高產田要求進行栽培管理。
1.3 性狀調查
分別對經濟性狀和農藝性狀進行調查,調查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NY/T 1302—2007)《農作物品種試驗技術規程——棉花》執行。6月上旬調查始果節位,9月上中旬調查生育期,9月15日每小區選取有代表性植株連續10株調查株高、果枝數及單株結鈴數;9月下旬每小區采收中部正常吐絮鈴50個曬干測定單鈴重、衣分、子指,同時按小區統計實收產量和霜前花率。調查結果采用DP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纖維品質由農業部棉花纖維品質檢測中心用HVI900系列測定儀測定;產量以小區實收產量折合計算。
2 結果與分析
2.1 各品種(系)生育期比較
試驗結果表明,各品種(系)平均生育期為121.0~127.5 d。由表1看出,11A12、11A17和11A18品種(系)生育期較對照延遲5.0~6.5 d,其他各品種(系)的生育期無明顯差別。各品種出苗期均為4月24日,但開花和吐絮期品種間略有差異,品種(系)間的吐絮期相差1~2 d,差異不顯著。
2.2 各品種(系)農藝性狀比較
由表1可知,各品種(系)平均株高126.3~154.7 cm,其中11A18最高,與11A11、11A14、11A16差異顯著,11A18較對照(11A01)高17.5 cm,但差異不顯著,其余品種(系)與對照間差異均不顯著;各品種(系)平均果枝臺數在15.0~19.5臺,以11A02最多,較對照品種多1.4臺,其余品種(系)與對照間差異不顯著;各品種(系)平均始果節位7.1~8.3節,差異不顯著;單株成鈴數11A04最多,達30.9個,較對照增加2.0個,11A13較對照少8.1個,顯著低于對照;單鈴重以11A06最大,較對照重0.49 g,各品種(系)間差異不顯著;各品種(系)平均子指10.4~12.4 g,11A05、11A16的子指顯著高于對照,其余品種(系)與對照間差異不顯著。
2.3 各品種(系)產量比較
由表2可知,皮棉產量最高的品種是11A04,較對照增產31.09 kg/hm2,增幅1.68%,兩者間皮棉產量差異不顯著;11A02、11A10也較對照增產,但與對照間的差異均未達到顯著水平;皮棉產量最低的品種是11A13,較對照減產36.45%,差異達極顯著水平;11A03、11A12、11A14均較對照減產,與對照差異極顯著;11A08、11A09、11A16較對照減產,與對照差異顯著;其余品種(系)與對照間差異不顯著。
文章標題:長江流域雜交棉主要農藝性狀與產量和品質的關系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anghan.cn/fblw/nongye/zuowushengchan/3324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