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畜牧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7-11-02 10:33 熱度:
仔豬傷寒是一種常見的仔豬傳染疾病,傳播快,致死率也很高,嚴重的會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本文主要探討仔豬副傷寒的發生與防治。
《河南畜牧獸醫(綜合版)》是由河南省畜牧局主管,河南省畜牧局、河南省畜牧獸醫學會主辦,河南畜牧獸醫雜志編輯出版的畜牧類綜合科技期刊。是中原地區惟一的畜牧宣傳媒體和發行量最大的畜牧類雜志,發行范圍覆蓋全國三十多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
副傷寒是由沙門氏菌引起的仔豬傳染病,又稱豬沙門氏菌病. 急性者為壞死性腸炎,有時發生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給養豬業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同時給公共衛生也帶來較大的危害。
仔豬副傷寒是由沙門氏菌屬引起的一種嚴重危害仔豬生產的傳染病。臨診上多表現為敗血癥和腸炎,也可使懷孕母豬發生流產。堅持“預防為主”,不斷改革和強化仔豬副傷寒的預防措施,可以收到明顯的效果。
一、病原體
各國、各地分離的豬沙門氏菌病病原體血清型很不一致, 其中主要有豬霍亂沙門氏菌和豬傷寒沙門氏菌。 此外,鼠傷寒沙門氏菌、德爾俾沙門氏菌和腸炎沙門氏菌等也常引起本病的發生。
二、傳染源
病豬和帶菌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從糞便、尿液、乳汁以及流產的胎兒、胎衣及羊水等排出大量的病菌。本病主要經消化道感染。還可以通過交配或人工授精等途徑發生感染。由于沙門氏菌的菌型很多,并且幾乎溫血動物均能受到感染,因此病菌分布面很廣,能從各種途徑傳入豬群。
二、癥狀
急性型(敗血型):仔豬發病初期多為急性,體溫升至 41 ℃ 以上,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喜藏于墊草內農業論文,寒顫,鼻、眼有粘性分泌物,初便秘,后腹瀉,排出淡黃色惡臭的稀糞,但有時不見腹瀉。在鼻端、耳、頸、腹部及四肢內側皮膚上出現紫斑,此時病豬迅速消瘦,行走不穩,呼吸困難,衰竭而死亡論文提綱怎么寫。病程 3~5 天,死亡居多。
慢性型:病豬主要癥狀是下痢,糞便呈粥狀或水樣,灰白、黃綠、黃褐、灰綠或污黑色,惡臭,有時混有血.液。嚴重時肛門失禁,在吃食、躺臥、起立或行走時都可出現拉稀,使尾部及整個后軀粘污,有時便秘與下痢交替進行,有的病豬還發生肺炎、咳嗽和呼吸加快,體溫稍高或正常,后期食欲廢絕,喜喝污水。有的病豬皮膚上出現濕疹樣變化,由于長時間持續下痢,病豬日漸消瘦、衰弱,被毛粗亂無光,行走搖晃,最后衰竭而死,病程多在半個月以上,有的甚至長達 2 個月。不死的病豬生長發育停滯,成為“僵豬”。
三、病理變化
急性敗血型:體表皮膚有紫紅色斑,全身粘膜、漿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脾臟腫人,呈紫色,韌度增加,觸之如橡皮樣感覺,脾臟不軟化。有的腸系膜淋巴結呈條索樣腫大,切而多汁潮紅,肝、腎充血和出血農業論文,胃腸粘膜卡他性炎。
慢性型:身體消瘦,有纖維素性壞死性腸炎。在盲腸、結腸、回腸末段、粘膜上附有單個或彌漫性的灰黃色或黃褐色不易剝離的糠鼓樣癡狀物。腸系膜淋巴結呈索狀腫大,切面灰白色或干酷樣壞死。脾臟腫大,多數病例肝臟可見灰白色或灰黃色針尖、針頭至粟粒大的壞死灶。有時并發感染還出現肺炎、咳嗽等癥狀。
四、鑒別診斷
仔豬副傷寒與豬瘟很相似,有時難以區別,兩者不同之處是:豬瘟不論大小豬只均可發生,用豬瘟兔化弱毒苗免疫后則不再發生;而副傷寒只發生于 1~4 月齡仔豬,往往通過實質器官可分離到沙門氏菌。在癥狀及病理變化中,豬全身充血和出血較明顯,全身淋巴結邊緣出血似大理石樣,腎、膀膚有出血點,脾臟有出血性梗塞,慢性豬瘟有鈕扣狀潰瘍;而副傷寒則淋巴結成索狀腫大,脾腫大似橡皮樣,人腸腸壁增厚,出現大小不一的彌慢性潰瘍。在發病后,仔豬副傷寒及時應用抗生素及磺胺治療,能達到治愈目的;豬瘟則無法用抗生素治療。
五、防治措施
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防止傳染源傳入,加強飼養管理,消除發病誘因,對水、飼料等應嚴格按照獸醫衛生規定管理。病豬和病死豬均不可宰食,以免污染環境并引起食物中毒。 被病菌污染的場地要全面徹底地消毒。
1、免疫接種
目前使用的主要有多價副傷寒滅活菌苗和仔豬副傷寒弱毒凍干菌苗,后者以氫氧化鋁作佐劑,其免疫效果優于前者。現在多用豬副傷寒弱毒凍干菌苗口服或肌肉注射。 出生后1 個月以上的哺乳健康仔豬均可使用。 本菌苗注射免疫時,有些豬只可能出現較大的反應。口服免疫時,應空腹喂苗,使每頭豬均能吃到足夠的菌苗, 菌苗的稀釋和拌法要按規定執行,以免失效論文提綱怎么寫。 如用本群或當地分離的菌株制成的自家滅活菌苗,其免疫效果更好。
2、發病后處理措施
⑴隔離病豬,及時治療。呋喃唑酮(痢特靈)、氯霉素、磺胺類藥物,均可用于治療。無論采用何法,都必須堅持改善飼養管理及衛生條件相結合,才能收到滿意效果。
⑵圈舍要定期清掃、消毒,特別是飼槽要經常刷洗干凈。糞便堆積發酵后利用。
⑶根據發病當時疫情的具本情況,必要時農業論文,對假定健康豬可在飼料中加入痢特靈或抗生素飼料進行預防。
⑷死豬應深埋,切不可食用,防止人發生中毒事故。
3、藥物治療
大批發病時,最好將分離的菌株作藥敏試驗,以選擇最有效的藥物。
⑴抗菌素療法的首選藥為氯霉素,其次為土霉素和新霉素。氯霉素、土霉素每天每千克體重60~100 毫克, 或新霉素每天每千克體重10~15 毫克,分2~3 次口服,連續用藥4~6 天,其后劑量減半,繼續用藥7 天。
⑵磺胺類藥物療法,采用磺胺甲基異惡唑(SMZ)或磺胺嘧啶(SD) ,每千克體重20~40 毫克,加甲氧芐胺嘧啶(TMP) 每千克體重4~8毫克,混合后分成2 份,每天2 次,連用7 天。 或用復方新諾明(SMZ- TMP) 每千克體重70 毫克,首次加倍,連用4~7 天;3.呋喃類療法是用呋喃唑酮每天每千克體重20~40 毫克,每天分2 次喂服,連用7 天。
文章標題:仔豬副傷寒的發生與防治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anghan.cn/fblw/nongye/xumu/3690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