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1-05-31 17:21 熱度:
摘要:隨著我國土地資源的日趨短缺,房屋建筑土地成本節節攀升,高層建筑日益普及。但是高層建筑高度高,自重大,側向變形力大。所以,高層建筑的結構分析和設計要比一般的中低
層建筑復雜得多,這也對高層建筑的基礎施工工藝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因此,本文就高層建筑基礎的施工工藝做一定的探討,以便保證它的施工質量。
一、 高層建筑基礎工程施工的特點和結構類型
㈠高層建筑基礎工程施工的特點
1.基礎占地面積大
為了充分利用土地,一般高層建筑地下室都要壓足馬路紅線及相鄰建筑邊界,基坑占據全部征地的90%以上。
2.基礎底板厚
對于樁筏或樁箱基礎,為了承受上部荷載及樁頂剪力,以及抗浮要求。近年來基礎底板都采用鋼筋鹼厚達4米以上,鹼需要量達3000—5000m³以上。
3.用長樁作人工地基加固有些地區地質條件差,土質軟弱,如上海地區,能持力的夾砂層在地表下30—40米左右,因此,必須采用長樁地基,一般高層建筑采用30—60米長樁,超高層采用60—70米長樁。
4.基坑開挖深采用地下室加上厚板的高層建筑基礎,基坑挖土深度一般在地表下6—7米,較深達11—15米。
二、高層建筑基礎工程的施工工藝
㈠主要技術措施
1.選擇水化熱低的水泥,外加劑選用高效減水緩凝劑;抗裂纖維選用優質高強纖維。對級配碎石、中砂的含泥量嚴格控制。
2.在降低水化熱且確保混凝土強度的條件下,進行多組混凝土配合試驗,優化各種材料配比,試驗包括水灰比、初、終凝時間、配制時溫度等。
3.對施工過程混凝土的各項溫度計算及混凝土的溫度與最后收縮應力雙控等計算。
4.混凝土拌制至施工澆筑完成的時間控制在3h之內。
5.大體積及混凝土的分層澆筑方法和澆筑區域內施工流向。
6.混凝土澆筑后保濕、保溫及溫差控制措施。
7.測溫的埋設位置、數量與測溫工作方法,預警方案。
8.在施工組織、準備工作和施工過程中,對可能出現的問題、事項制定了相應處理措施預案等。
㈡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為混凝土拌制—混凝土運輸—混凝土現場檢測—分層澆筑—混凝土表面處理—保濕、保溫養護—測溫、控溫—撤保溫層—常規養護。
㈢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
1.混凝土材料及配合比
(1)選定混凝土材料后,按規定要求對各種材料抽樣檢驗。
(2)嚴格按選定的材料比進行混凝土配制,并在拌制現場進行混凝土開盤鑒定。混凝土運至施工現場后,再次抽樣檢查混凝土相關性能。
2.施工組織與技術要求
(1)劃片澆筑區域內混凝土澆筑時間選在晚上7時至次日上午,使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避開白天約30°的較高氣溫,且避開交通高峰期的影響。
(2)通過計算混凝土澆筑限定時間及一次應澆筑完成的混凝土總方量,配備足夠的混凝土運輸車、泵車,泵管,安排好澆筑作業人員、工具等。
(3)現場提前對磚胎膜,混凝土地模淋水濕潤,并清干承臺內積水。
(4)區域內混凝土澆筑流向按方案設定,由中間向兩端流向澆筑,及時做好已澆筑混凝土的養護。
(5)對混凝土澆筑中出現的泌水現象,采用在承臺內設置臨時鋼筋籠網布積水坑,用水泵及時抽排。
3.澆筑質量控制
(1)承臺大體積混凝土以分段分層方法連續施工,分層厚度為400~500mm。
(2)泵送管末端使用軟管布料,泵送混凝土時,及時移動,分層布料,且不得造成混凝土堆積。嚴禁用振動器推趕混凝土。
(3)混凝土振搗由專人負責,振動器均勻地拔插,插點間距為400~500mm,振搗上層混凝土時,插入下層混凝土50~100mm,做到振搗有序,不漏振,不過振。
(4)承臺混凝土先澆筑至地下室底板底高度,上部與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同時澆筑。期間隔時間控制在2h內,以免產生冷縫。
4.混凝土表面處理
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約3h(接近初凝之前),進行面層混凝土二次振搗,并用刮尺刮平、抹實。承臺面浮漿較厚時,在表面均勻鋪設同配合比碎石,并用木抹子壓抹入混凝土表面。在混凝土終凝前約2h,對表面混凝土進行二次抹壓搓平,閉合收水裂隙。
5.保溫及養護
采取保溫、保濕養護法,先在混凝土表面覆蓋2層塑料薄膜,覆蓋時間以混凝土初凝時間為宜然后在塑料薄膜上覆蓋3層麻袋用以保溫。混凝土需補充水分時,在下層薄膜與底板接觸表面澆水,然后盡快覆蓋。
三、 層建筑基礎施工中的幾個注意事項
㈠主樓與裙房的連接一般不設沉降縫
北方地基土較好,房屋沉降能在施工期間基本完成,故高低層相連處靠借房一側用沉降兼溫羞農縮施工后澆帶從基礎至社旁屋頂各構件比洲筋先斷開,宜以地基土壓縮性大小、基巖埋置深度、底部幾層是否先營業、施工的安全可靠性等因素綜合考慮并擇優取其方案。
㈡在基巖埋置較淺時,宜采用大直徑人工挖孔灌注樁
1.孔壁支護
人工挖孔灌注樁,可直觀地基土的狀況確定孔壁支護形式,土質好時用素硅戈護,土質差時護壁另加環向與豎向構造筋其厚度扎最深處聽承受的土壓力及地下水最大側壓力確定、護壁甲每節為的園形組合鋼模逐節挖孔支模灌注鹼而成,須高出地面一。以防雜物墜入孔內。
2.成孔
樁端必須嵌入基巖內,當孔開挖到設計基巖深度時以原勘察單位為主會同有關各方下孔檢查從巖,則在該基巖面向下補鉆深并取出巖芯校核下臥巖層的巖性,為保證這部分樁受力的可靠性而采取樁底擴大面積并放置雙向水平鋼筋加強底部的構造措施。
3.基坑支護
高層建筑因考慮基礎的穩定性及伉震要求而埋置較深,特別是當采用箱基全補償式基礎時更為突出。因城市用地緊張,地下管線交又,道路縱橫,往往不能放坡大開挖,必須采用鉆孔或挖孔的擋土護坡灌注樁。
四、 結語
要滿足高層建筑安全性和穩定性,建筑基礎的施工工藝,應該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科學性,從技術的支持到材料的使用的考慮都要面面俱到。在吸取其他高層建筑成功設計的基礎上,也要總結經驗和教訓,不斷完善現有的基礎設計方法,滿足不算增長的高層建筑復雜的地基設計需求。
文章標題:探析高層建筑基礎的施工工藝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anghan.cn/fblw/ligong/jianzhusheji/922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