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ase of Jiuquan City in Gansu Province
ZHAO Zongrong SHEN Ha" />
所屬欄目:城市規劃論文 發布日期:2014-06-23 15:55 熱度:
The Analysis on the Risks behi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Wealth Investment Products Market of Commercial Banks
——A Case of Jiuquan City in Gansu Province
ZHAO Zongrong SHEN Haiping
(Jiuquan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Jiuquan Gansu 735000)
Abstract:The wealth investment products of commercial bank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choice for Chinese residents to invest and financing, but the risks behind it are often ignored by the people. Setting Jiuquan city in Gan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makes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potential risks behi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wealth investment product market, and makes the suggestions on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wealth investment product market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Keywords: commercial bank; wealth investment product; financial risk
摘要: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已經成為我國居民投資理財的重要選擇,而其背后蘊藏的風險問題卻往往被人們所忽視。本文以甘肅省酒泉市為例,調查分析了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快速發展背后的潛在風險,并對推動我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健康發展給出了建議。
關鍵詞:財會論文范文,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金融風險
近年來,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居民投資意識不斷增強,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得到了快速發展。與此同時,銀行理財產品規模的快速擴大,尤其是短期限及信貸類理財產品的發售,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存款市場的波動,影響到宏觀經濟政策的效果,甚至產生了一些金融風險的誘因,對基層央行更好地執行貨幣信貸政策、維護區域金融穩定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一、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發展情況及特點
酒泉轄內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發展始于2006年,而受2009年以來我國資本市場持續低迷、居民投資渠道匱乏和通貨膨脹預期不斷升高等因素的影響,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真正的規模化發展出現在2009年之后。近四年來,轄內銀行理財產品市場保持了年均116.74%的增速。2013年末,轄內銀行理財產品余額達到29.71億元,占轄內商業銀行存款余額的5.13%,全年轄內銀行累計銷售理財產品2431款,累計銷售額為148.42億元。
(一)理財產品短期化趨勢明顯。從轄內九家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數據來看,2011-2013三年轄內銀行銷售的6個月以內的短期理財產品金額分別為89.32億元、137.92億元、134.73億元,分別占當年轄內理財產品銷售額的96.47%、91.04%、90.78%,而六個月以上的理財產品銷售金額分別為3.27億元、13.57億元、13.69億元,僅分別占當年銷售額的4.53%、8.96%、9.22%,可見銀行理財產品的短期化趨勢明顯。
(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占市場主流。從對轄內銀行理財產品銷售數據分析來看,近三年轄內銀行銷售的“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分別為1222款、1633款、1887款,分別占當年轄內理財產品銷售數量的75.90%、70.75%、77.62%,而“保證收益理財產品”和“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共計分別銷售了388款、675款、544款,分別占當年理財產品銷售數量的24.10%、29.25%、22.38%,且非保本型理財產品占比有逐年升高趨勢,占據絕對的市場份額,已經成為銀行理財產品發展的主流。
(三)理財產品收益率逐年攀升。從調查情況看,近三年轄內銀行理財產品最低年化收益率分別為3.25%、3.5%、3.85%,最高年化收益率分別達到4.8%、5.8%、6.1%,可見近年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呈明顯攀升的趨勢。此外,調查還發現理財產品收益率同銀行間資金市場的緊缺程度呈現高度的相關性,如2013年轄內多家銀行理財產品的最高收益率都出現在二季度末銀行“錢荒”的時點上。
二、銀行理財產品的潛在風險
(一)理財產品成為銀行存款沖時點的工具,沖擊監管政策效果。近年來,由于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存貸比”等指標的考核要求,商業銀行存款沖時點現象已經成為一種常態,而不斷熱銷的理財產品也成為商業銀行變相攬儲的工具。一方面,商業銀行通過在月末、季末等時點集中發行理財產品或提高理財產品收益率等方式吸引客戶購買,而在理財產品募集期內的沉淀資金就成為了商業銀行的存款規模;另一方面,商業銀行通過巧妙地將理財產品到期日集中設計在季末、年末等特殊時點,使得客戶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在到期后自動轉化為存款。商業銀行通過理財產品實現存款沖時點的現象容易造成監管指標失真,對監管政策效果產生沖擊。
(二)銀行理財產品規模過大,弱化宏觀調控政策效果。銀行理財產品是通過募集客戶資金進行集中投資為客戶獲取收益的一種理財形式,其實質更像是一種短期的封閉式基金。由于其不受存款準備金制度的管理和信貸政策的約束,在其資金的投資運用上具有更大靈活性,可能對貨幣信貸政策執行效果產生沖擊。一方面銀行理財產品募集的資金可能會流向房地產信托產品、城投債等一些當前不受信貸政策鼓勵的領域;另一方面部分通過理財產品的形式進入實體經濟的資金可能游離于正常的監測統計體系之外,一旦這部分資金的規模過大將會對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形成對沖。
(三)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監管不到位,容易誘發跨市場交叉性金融風險。銀行理財產品由于其投資標的涉及到貨幣市場、資本市場、信托市場、保險市場等不同金融市場中的金融產品,因此其本身是一種跨市場、交叉性的金融工具,而由于當前我國金融業實行的“分業經營、分業監管”模式,在對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發展的監管上還是分頭監管,在這種監管模式下,銀行理財產品投資端市場發生風險將會向銷售端傳遞,容易誘發跨市場交叉性金融風險,易于引起整個金融市場的連鎖反應。
(四)銷售行為不規范,可能透支銀行信用。根據《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規定:“商業銀行應當在客戶首次購買理財產品前在銀行網點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但我們在實際走訪調查中發現,銀行在對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評估中多是走過場,由客戶經理代填,客戶簽字就簡單完成了風險承受能力的評估。此外,部分客戶經理在銷售理財產品過程中未履行風險告知義務,尤其對一些“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的銷售宣傳中,向客戶承諾預期收益率,對客戶造成誤導。由于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多為銀行存款客戶,他們仍是習慣性地認為理財產品的收益是由銀行信用背書,一旦投資環境發生變化導致理財產品未達到客戶的預期收益或本金遭受損失,可能會引發銀行的信用危機,甚至發生擠兌等嚴重問題。
(五)理財產品分流農信社存款,弱化農信社支農能力。從轄內調查情況看,由于以農信社為主的法人銀行業機構并不具備理財產品開發能力,因此轄內銷售理財產品的均為各商業銀行分支機構。而由于銀行理財產品期限短、收益率穩定等因素,銀行理財產品的熱賣已經出現分流農信社存款的跡象,導致近年來轄內法人銀行業機構儲蓄存款增長趨緩,這將給本已經滿負荷運營的法人銀行業機構造成沖擊,弱化農信社支持當地“三農”經濟發展的能力。三、推動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健康發展的建議
(一)加強銀行理財業務監管,規范理財產品市場發展。一是規范銀行銷售行為。監管部門要加強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端的管理,嚴格執行《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的各項規定,堅決打擊理財產品銷售中存在的“虛假宣傳”、“違規承諾”、“誤導性陳述”等行為。二是加強理財產品投資端的監管。一方面理財產品資金投向的各金融子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對投資品種合規性的監管,避免投資端市場的波動給理財產品本金和收益率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監管部門要對公募型理財產品的投資范圍進行嚴格限定,避免理財產品資金流向高風險行業和限制性行業給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帶來的沖擊。
(二)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避免短期流動性風險。現行監管和考核體系下,商業銀行利用銷售理財產品等手段實現存款規模沖時點的現象,造成了短期流動性在銀行間的頻繁波動,給銀行自身的流動性管理增加了難度,容易引發短期流動性風險。建議監管部門和商業銀行總行建立更為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舍棄過度強調對存貸比、存款規模等指標的時點考核,采用“日均存款余額”、“日均存貸比”等受時點因素影響較小的監管考核指標,促進銀行業形成良性的長效競爭機制。
(三)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引導市場良性競爭。商業銀行理財產品規模的快速擴張和農信社存款被銀行理財產品分流等現象的產生,其內在原因都是投資者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結果。因此,為了引導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健康發展,避免農村市場金融資源的流失,政策當局應加快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步伐。只有真正實現存款的利率市場化,才能從根本上杜絕商業銀行間在理財產品市場上的利率惡性競爭行為,農信社也能夠通過提高在存款市場上的利率定價能力規避自身競爭的短板,與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展開正面競爭。
(四)強化金融知識宣傳解讀,增強投資者風險識別能力。當前隨著金融市場創新步伐的不斷加快,新的金融工具層出不窮,像“理財產品”這樣進入尋常百姓生活中的金融產品種類和形式也將會不斷增多,為了從根本上杜絕因宣傳解釋不到位、認識理解不足等問題產生的金融消費糾紛,各金融機構應強化金融知識的宣傳解讀。一方面,銀行業機構要加強對自身業務人員業務知識的培訓,尤其是加強對一線柜面銷售人員的培訓,避免業務人員因自身認知的問題而給金融消費者帶來的誤導;另一方面要加強金融知識的社會宣傳,提升普通金融投資者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面對差異化產品的風險承受能力。
參考文獻
[1]范麗君,王增武.理財產品市場整頓應疏堵并舉[J].中國金融,2013,(7):63。
[2]李寧.對地方法人銀行開展理財業務的調查和思考—以寧夏某銀行為例[J].西部金融,2013,(8):85-87。
[3]陸敏等.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績效評價研究[J].上海金融,2011,(2):42-44。
[4]王巖岫.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與監管[J].中國金融,2013,(9):46-48。
[5]趙斐,王瑋.對陜西省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的調查[J].西部金融,2011,(4):74-75。
文章標題:財會論文范文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快速發展背后的風險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anghan.cn/fblw/ligong/chengshiguihua/2142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