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城市規劃論文 發布日期:2010-08-20 10:26 熱度:
[摘要]:在城市用地日趨緊張的今天,高居住密度,高建筑容積率的開發是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目前,“綠色”、“環保”等名詞越來越多的見諸報端,相對于住宅建筑來說“綠色健康小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隨著近幾年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業主對于住房已經不再僅僅滿足于能夠“遮風擋雨”這一基本要求,就像滿足溫飽以后會自然而然要向滿足其他的更高要求的目標而奮斗一樣,而對于住房考慮更多的是其舒適度、綠化與周邊配套設施等等。當然,方便、安全、高效的小區配套倍受青睞。經過分析,我們發現人類居住行為的人性化是未來住宅建設的發展趨勢,博筑花園住宅小區就是以此為前提,將住宅、停車、社區的生活服務設施作適當的集成,在滿足人與社會交往的同時,有效消化建筑密度,讓綠化環境成為居住空間真正的主題。滿足不同層次及經濟承受等要素的影響,從而進行合理的分區及布局。
[中文關鍵詞]:未來、住宅建設、小區、人性化、發展趨勢
[前言]:住宅市場的發展,住房制度的改變為人們提供了暢想生活與空間的夢想,并且夢想與現實間的距離似乎并不遙遠,昨天的夢今天仿佛就實現了。這就是我們的家,我們生活進步、發展的搖籃。
[正文]:
一、 理論部分
(一)未來住宅建設的發展趨勢——人性化
所謂住宅的人性化,即追求居住的享受功能,主要呈現四大特征:
(1)居住環境要求自然優美。人們首先將關注自身,而非物質,人們將更希望親近自然,而非喧雜的市井。因此,具有優美自然景觀的住宅,將被看好。
。2)戶型追求寬敞合理。隨著居民購買力不斷增加,住宅的主流戶型面積將不斷上升,大戶型看好,中小戶型將過剩。同時,房型設計合理,滿足居住人性化、經濟合理化的住宅,將受到歡迎。
。3)重視交通的便捷。地段好的標準,目前已不再特指市中心,一些更適合居住的環境良好、商業服務完善、交通便捷的市中心邊緣區域,成為了新的居住好地段,加之市中心區域與外圍區域的房價落差,促使城市人口不斷向外轉移,城市呈明顯的空心化趨勢,這其中交通的發展是最重要的基礎因素。隨著交通的發展,這種趨勢將更明顯,“交通便捷”概念將取代“市中心概念”。
。4)重視物業管理的智能化。物業管理首先是物業管理人員的人性化管理和服務,同時,居住小區的智能化也是實現居住人性化的要求,其最重要的功能是保障住戶的安全感,中央監控系統、可視對講、紅外線報警系統等智能化設施,將會更多地運用。完善的遠程自動抄表系統、有線電視與共用無線電視或衛星電視、背景音響及緊急廣播等設施也會不斷普及。作為智能化小區,網絡與通訊系統作為住戶對外聯系的工具,也將被更多的住宅小區運用,包括弱電綜合系統、小區物業網絡、寬帶數據網絡及網絡增值服務、與外界互聯網快速連接等,這些智能化設計為住戶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的特征。
(二)未來小區規劃的改變
1.以往單一的行列式規劃已不能適應今天的多元化要求,住宅組團的形式也正在發生新的變化。組團的規模經過了小組團→大組團→小組團的發展。由于對組團內部的親合感要求及空間活動的變化,人們在重視大環境的同時,越來越重視組團內部的空間環境和自身宅前屋后的空間,這是最接近人們自身的半私有空間和私有空間。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工業化的發展,人們在參與社會活動的同時對家庭的留戀要求越來越高。半私有空間和私有空間是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規劃時,是室內外空間滲透的一個過渡,因此組團在向小型化、私密性、舒適性發展。
2.組團在變化的同時,街坊式布局在規劃中又日益被接受。這正像前面所講的,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直接影響小區的形式,這主要取決于人們的購物生活方式和交通方式有改變。人們從以前小區配套式的商業服務中走出來,適應現代的生活方式,直接在大的超市購物,以小汽車為紐帶已不必考慮距離的長短了。而街坊式布局更能體現空間的私密性和交通方式所帶來的方便。
3.小區的發展規模。規模能帶來功能上的齊全和管理上的優勢,為人們提供優勢的服務。小區規模大了,但組團卻向小型化發展。與此同時,環境在整體上易形成風格和氣候,給人以全新的感受。只有一定規模的小區才能形成內容、功能上的綜合規模,一般大的40萬~50萬平方米,小些的在10萬~20萬平方米之間。
二、具體例子
。ㄒ唬┎┲▓@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
1.規劃設計原則
。1)人本——充分考慮新鄉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兼顧經濟開發區的生活特點,形成一種綠意盎然,自然和諧,經典高尚的居住環境。
。2)自然——貫徹“尊重自然”與“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在充分保持原有地形的前提下,貫徹生態原則、文化原則與效益原則,力求塑造一個具有幽雅環境、豐富文化內涵、經濟效益顯著和個性鮮明的花園式經典高尚居住空間。
(3)文化——體現中原特有的文化底蘊,發展新鄉文化,使之與現代生活進行充分融合。既具有中原遺風,又有現代開放的人文氣息。
。4)融合——講求人與環境的融合、建筑與整體規劃布局的融合、居住行為與商業、游憩行為的融合,建筑與綠化、水環境的融合。
。5)科技——情調高科技在建設、管理和生活中的運用,以科技為向導,加強市政基礎設施的合理規劃,注重物業管理。
(6)實際——適應土地開發與建設實際,面向住宅消費市場,有利于起步與分期開發。正確處理規劃中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超前性與操作性之間的關系。
(7)安全——適應的人車分流,既消除人車混行的不安全因素,又避免由此造成的時段性消極空間,確保車行與不行系統的利用率。針對不同出行設置道路及出入口,避免交叉干擾。
2.規劃設計整體框架
(1)規劃理想:人、自然、科技的共生與共存,營造詩情畫意的人居環境。
。2)規劃思路:
A.強調全區建設的整體性,包括功能布局、分期開發、道路系統、綠化系統、水系、活動空間分布與市政基礎設施,統一規劃,形成統一整體。
B.在整體布局的基礎上結合分期開發,在兼顧整體性的同時強化組團規劃的相對獨立性,其中包括:功能、規模與組團景觀。
C.以環境建設為重點,充分利用規劃地塊內孟姜女河這一自然水系環境,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較大的開發規模,以城市廣場、園林山地、水系、綠帶、組團中心綠地及標志性公共建筑等內容為載體,點、線、面互為串聯,全方位營造商品味居住環境。
D.在整體風格協調的前提下,各組團具有清晰的可識別性,單體建筑具有一定的差異特征,尤其是資源分享盡量均好。
E.經濟性及可操作性,提高產品的價格接受能力,在此基礎上盡量創造良好的空間及景觀環境。
3.道路交通系統規劃
。1) 地區分析:
居住區四周道路相應等級都較高,且整個小區地塊較大,給出入口的設置制造了一定難度?紤]到區內居民的方便,根據分區規劃,在地塊的南部設主入口,東、西、北也各有出入口。
。2) 道路設計原則:
A.統一性原則:遵循組織交通、合理分區、創造觀景的原則進行路網規劃。
B.合理性原則:將車流與人流合理的分開,做到既方便又安全。
C.舒適性原則:道路與環境相結合。鄰水穿林,曲折幽靜,觸景生情,營造停留空間。
。3)交通體系:
A.“博筑花園”具備良好的外部交通條件。居住區道路在保證內外交通聯系便利、暢順的前提下,創造合理的人車分流交通系統。同時又將道路設計與住宅區城市設計相結合,強調對景與轉換,以形成步移景異的空間變化。
B.本規劃區車型筑路為外環狀,次要道路呈現枝狀與主路相連,景觀道路基本不承受交通壓力,更趨向于景觀作用。同時,次要道路又形成一個組團的聯系,入戶道路呈枝形放射到達每家每戶,這種道路體系,保證了中心區不被車行道穿越,取而代之的是聯系各區的步行道。
C.區內車型系統分為三級:
a. 小區主路(環形道):車行道:6米(滿足國家防火要求)
人行道:1.5米
b. 小區支路(組團內道路):4米
c. 入戶道路(別墅區及多層住宅):3米
(4)道路系統
小區主干道為環行道路,連接區內的六大組團。
次干道既各組團內道路,各宅前小路。
。5)停車場地
人民生活品質的提高帶來了私家車輛的增多,“博筑花園”的停車場地應當有一個高的標準。但有鑒于頻繁車輛出入造成的環境、噪聲及安全問題,本規劃對停車場地設置提出的設計原則是:
A.組團入口停車位:在各組團的入口處,沿南北向環行主干道的內外側設停車位,既方便停放又使組團不受機動車干擾。(地上停車)
B.局部地下停車場:為了更好的滿足住戶的修車方便,在一定的輻射范圍內,局部組團下設置地下停車場。
C.自行車主要停放在室外的可拆卸車棚及某些多層住宅架空層內。
(二)博筑花園住宅小區的建筑設計
1. 建筑風格
建筑風格是對特定形式與結構所賦予的人文內涵,是歷史的時間效應與建筑師的個性融合后在某種樣式之中的反映。建筑風格之所以那么引人注目,是因為它可以被我們感受到,它的外在表象震撼我們的情緒,構成了一種城市甚至一個地域的風格,它是最易被識別的歷史記憶。
鑒于上述觀點,我們的宗旨是,住宅設計首先是使其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因為我們堅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永久的;其次要符合居住水平發展的多元化、多層次需求,房型具有靈活性、多樣性、前瞻性、高得房率。單體設計在講究現代氣息、個性化,構成虛實對比、高低錯落,生動有趣的建筑形式的同時又能隱約感受到文化和歷史的縮影。讓每幢建筑都獨具個性并富有極強的整體感和標志性。
建筑風格上突破了一般住宅單調呆板的模式,采用退臺、落地大玻璃、群體組合等等手法,其大氣且活潑的造型使得建筑形式浪漫多姿,從而滿足了人們的居住生活要求和人們的文化上、心理上對于居住環境的熱愛,使居民感受到一種“回家”的氛圍;它的氣派略顯豪華使這里未來的主人感到自豪。而外立面山墻,欄桿及頂部處理上的組團符號又暗喻了它本身只屬于中原這個有著淵源文化的地域。
素雅、溫暖的外立面色彩組合,高貴幽雅的建筑風格充分體現了的特征,精確的設計手段和現代語匯塑造組合了一系列精彩的建筑形象。建筑單體本身通過各種建筑元素的組合,以及上部退臺設計和屋頂花園的布置,形成了高低錯落的豐富外形。
2. 建筑特點
小區住宅設計集中突出多元性、合理性、創新性和科技性。多元性表現為多類型、多戶型、多種空間形式、多種變化的可能;合理性則表現為明確的內外、動靜、晝夜分區;廚房衛生間使用及設備管線的合理設計;創新性表現為住宅公共交往空間的拓展與創造,為適應多元性和合理性而作的不同住宅形式的新的探索;科技性表現為高科技,節能技術和成套產品的應用。
[結語]:居住方式和居住建設是社會變遷的組成部分和具體體現。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住房已經不再僅僅滿足于能夠“遮風擋雨”這一基本要求。傳統的經驗值得借鑒,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開創新的住宅建設事業,以滿足今天和未來的居住需要。博筑花園小區規劃設計實例,使我們對居住問題的理解有了進一步的加深,對居住空間設計質量的洞察力也隨之敏感,對未來住宅建設的發展也得到了結論——人性化。
[參考文獻]:
1. 陳為邦.城市規劃讀本[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 章俊華.居住區景觀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3. 王煒、徐吉謙、楊濤等.城市交通規劃理論及其應用[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8.
4. 王浩.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5. 梁華、梁晨.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文章標題:淺談未來住宅建設的發展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anghan.cn/fblw/ligong/chengshiguihua/134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