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偷偷伊人-色偷偷综合-色无五月-色香蕉影院-色亚洲影院

貿易類職稱論文范文中日經貿關系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所屬欄目:國際貿易論文 發布日期:2016-01-05 12:15 熱度:

   現今,中日關系處在十分敏感階段,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兩國的經貿關系十分必要。中日兩國的經貿關系是挑戰與機遇并存,我們應該在競爭中求生存,在合作中求發展,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取得雙贏,本文是一篇貿易類職稱論文范文,主要研究中日經貿關系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摘要】:本文通過中日兩國經貿關系的歷史與現狀的對比,分析中日經貿關系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和發展中日經貿關系的意義,得出中日經貿關系應該是在競爭中求生存,在合作中求發展的結論。

  【關鍵詞】:貿易類職稱論文范文,歷史與現狀,挑戰,機遇,雙贏

  【正文】:

  中日兩國是亞洲是世界上兩個重要國家,在21世紀亞洲地區經濟發展和經濟區域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兩國能正確面對各種復雜挑戰,建立長久穩定的經貿關系符合兩國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亞洲和世界的經濟發展。

  一、中日兩國經貿關系的歷史與現狀

  (一) 中日經貿關系的歷史

  中日經貿關系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漢朝。中日兩國作為一衣帶水的鄰邦,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交往中,既有密切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又有歷史的恩怨,周恩來總理當年曾用十個字說明中日關系歷史,即“兩千年友好,五十年對立”。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中日雙方走上了貿易合作伙伴的道路,資源的互補性和人文地理優勢使兩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日益加深,經貿合作也日益加強。

  中日經貿關系在我國對外貿易關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從1993 年到2003年的連續11 年中,日本一直是我國的最大貿易伙伴,是我國吸引外資、技術引進的主要來源國,也是向我國提供政府貸款和無償援助最多的國家,形成了從官方到民間、從中央到地方再到開發區的多層次的合作關系。兩國貿易規模持續擴大,貿易額連年攀升,在各自對外貿易中的比重也越來越大;雙邊進出口商品結構不斷改善,基本形成互相依賴的格局。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日本企業正加速生產基地對華轉移。據日本官方公布的最新財政年度報告顯示,日本對華貿易額占其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首次超過20% 大關,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日本最大貿易伙伴。

  從1972年中日邦交恢復正常化的30多年來,中日兩國在經貿交往中不斷合作,成績巨大。尤其是進入90年代以來,中日貿易關系在70、80年代快速發展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貿易額由1990年的166億美元增長到2004年的1679.9億美元,增長了10倍多;中日貿易商品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在中國對日本出口商品中,原材料的比重降低,紡織、機電、光學醫療設備等工業制成品比重大大提高,其中礦物燃料及產品對日出口占中國對日出口總額的比重不斷下降。由1992年的18.4%下降到2001年的4.4%。制成品比重大大提高,電機、電氣、音像設備機器零部件對日出口的比重由1992年的3.6%提高到2001年的16.6%。雙方貿易正向水平貿易分工方向轉變,也充分證明了中國制成品的市場競爭力有了較大的提高。

  90年代以來中日貿易額的發展變化 (單位:億美元)

  年份 進出口總額 中國對日本出口 中國從日本進口

  1982 88.6 53.5 35.1

  1990 166.0 90.11 75.9

  1995 574.7 284.7 290.1

  1996 600.7 308.9 291.8

  1997 608.3 318.4 290.0

  1998 579.4 296.6 282.78

  1999 661.7 324.0 337.7

  2000 831.7 416.5 415.1

  2001 877.5 449.6 428.0

  2002 1090.0 586.3 503.7

  2003 1335.76 689.9 645.86

  2004 1679.9 857.9 822.0

  (二) 政治低潮影響下的中日經貿關系現狀

  自2001年以來,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一再參拜靖國神社,極大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也使中日兩國的政治關系變得比較冷,對兩國的經濟貿易關系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兩國經貿關系在近五年來,年均增長水平低于我國其他主要貿易伙伴,也低于中國整個對外經濟貿易的增長水平。據商務部統計,日本已經從我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降低到去年的第三大貿易伙伴。另外,目前的這種政治關系影響了兩國一些經濟合作項目的研究和探討,對中日經濟貿易關系已經產生了負面影響。從2004年中日貿易的實際發展來看,中日貿易占我們對外貿易的比重已經從2000年的17.5%下降到14.5%,下降了三個百分點,但是日中貿易占日本對外貿易的比重從2000年的9.9%上升到2004年的16.5%。可以看出,中日貿易在我國對外貿易的比重程度正在出現弱化的趨勢,而在日本對外貿易中所占的比重卻仍在不斷增強,從這個比重就可以看得非常明顯。現階段,中日雙方的經貿關系存在以下問題:

  1. 雙方貿易摩擦頻繁,摩擦領域廣泛

  一方面是由于近年來日本經濟不景氣,在壓力之下求助于貿易保護主義,貿易戰從農產品擴大到工業品,又從啟用保障條款到采取技術壁壘措施,來限制中國商品的出口;另一方面,中日貿易戰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中國出口商品結構相對單一、 質量不高、營銷渠道簡單和信息閉塞所造成的。

  2. 在投資領域里存在的問題

  目前日本還是我們國家的主要直接投資國,據不完全統計,中日貿易中約有50%是由在華投資的日資企業完成的,日本對中國的投資額有400多億美元,日本在中國建立的企業有三萬多家,可見,日本對華直接投資對進出口的誘發效應和返銷效應是很明顯的。但是中國企業對日本投資還剛剛開始,只有130家左右,金額也不是很大。從經濟的發展來看,今后中國企業對日本投資還會呈增加的趨勢。

  3. 經濟增長差異與“中國威脅論”

  日本經濟的長期蕭條與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形成鮮明的對比,中日兩國經濟增長態勢的巨大差異在客觀上助長了日本國內的“中國威脅論”,不少人開始對通過發展中日經貿關系來推進中國的改革開放與經濟現代化產生懷疑甚至抵觸,認為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將使其成為日本在東亞的最大競爭對手,這顯然非常不利于中日經貿關系的順利發展。

  4. 技術交流方面的現狀

  由于日本對我國的投資主要集中在制造業,這些企業制造的產品返銷日本或出口第三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國出口產品中制成品的比重,但是日本在華投資企業技術轉移程度較低,這已相當程度地違背中國積極引進外資的初衷。

  4. 與知識產權相關的爭端問題逐漸增多。

  日本近期將保護知識產權置于“知識財產戰略“的首要位置。近幾年涉及到中日兩國貿易的知識產權糾分變得突出起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被卷入知識產權糾紛,訴訟案件接連不斷。這些知識產權糾紛往往針對國內某些領域的領頭企業進行,目的明確、籌劃周密,訴訟的結果無論是判決還是和解,都對被訴企業的銷售額和市場前景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二、中日兩國經貿關系面臨的挑戰

  (一) 能源競爭

  作為經濟強國的日本,是個極度缺乏能源的國家,如石油、煤炭、天然氣等主要能源產品幾乎全部都要依賴于進口。而石油在能源消費總量中超過了50%,其過度依賴石油已造成能源消費結構的嚴重缺陷。日本便依仗資金和技術兩大優勢,并通過收購、并購等經濟手段,獵獲大量的國際油氣資源。

  中國是一個能源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但在能源構成上,存在富煤缺油少氣的現狀。近兩年隨著中國對石油需求的不斷增強,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石油進口國。中日兩國面對同種資源緊缺狀況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東海石油勘探之爭就是能源競爭最典型的代表。

  東海是一片由中、日、韓三國領土環繞形成的半封閉海域。東海大陸架位于三國之間,是中國大陸領土的自然延伸。東海大陸架蘊藏著非常豐富的水產、石油、天然氣以及稀有礦產資源。中國早在70年代就已開始了對東海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中國地質學界泰斗李四光生前預言,中國油氣資源的未來在東海。據了解,東海的油氣儲藏量達77億噸。近年來,我國東海油氣勘探取得了很好的業績,勘探人員先后在中國東海大陸架上發現了平湖、春曉、殘雪、斷橋、天外天等7個油氣田和一批含油氣構造帶。按照《聯合國海洋公約》關于200海里專屬經濟區的規定,東海至少有40海里寬的爭議海域。與日方堅持的“中間線”原則不同,中方堅持的大陸架自然延伸法則。二者的標準不一,造成至少相當于3個浙江省面積的海域的爭執。尤其是在海底蘊藏豐富油氣資源的海域,爭執尤其尖銳。

  中國需要用東海的石油來推動經濟的飛速發展,特別是上海及其周邊地區的發展。可是日本也需要東海的石油,因為這可以使它減少對不穩定的中東地區石油的依賴。不過中日圍繞東海主權問題的紛爭不僅是因為這里可能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還與兩國民族主義情緒再度高漲有關。事實上,阻礙中日紛爭得到解決的根本障礙不是石油,而是尚未消除的歷史積怨。在國際石油價格居高不下、供應緊張的形勢下,特別是當中國正在開發的包括“春曉”在內共五處油氣田初步取得成果的時候,日本開始制造種種輿論,東海資源之爭逐步浮現并兩次上升到政治層面。其實,這一事件的背后,無非是國家利益的爭奪。而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則,使原本存在的分歧更加擴大化。

  顯而易見的是,作為近鄰,同為資源依賴型國家,加強合作比加強競爭于雙方均更有益。但在政府的實際操作層面上,卻難以實現。總的來說,在以石油為代表的能源問題上,中、日之間是存在著利益沖突的。從歷史上看,這種利益沖突未必會帶來矛盾和對抗,但往往卻是矛盾和對抗的誘因。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對石油的需求只會飛速增加。在可預見的將來,能否保證石油安全,就決定了軍隊能否開動,社會能否運轉,生活能否維持。中國要想爭取一個長期穩定的發展環境,又要保證自己能有長期穩定廉價的石油供應,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二) 貿易發展速度不同而引起的競爭

  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與日本經濟持續低迷在最近10年間同時發生,中日經濟實力對比出現歷史性變化,由二十世紀90年代初的1比10縮小到現在將近1比3。2000年兩國貿易首次達到83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5.7%,2002年貿易額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達1019億美元,2003年達1335.7億美元。2000年至2003年的4年中兩國貿易年均增長19.6%。2004年1至5月兩國貿易額達64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7.2%,雖然低于這一期間我國與其他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增長速度,但是增長率也屬較高的。中國經濟發展使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上升,同時也使進口產品結構發生變化,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日本造成了恐懼心理,于是有人提出“中國威脅論”。

  日本國內經濟處于低迷狀態,財政狀況不斷惡化,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已經初步建立起來了與國際相適應的貿易環境,在這個大環境中,世界各國的商人可以在同一平臺上公平競爭,因此,日本政府的援助在對華交往中的作用日益減弱了,中日之間的貿易磨擦也越來越多。

  中日經貿關系的發展直接受到日本對外經貿政策的影響。目前日本政府的對外經貿政策正在進行重大調整,調整的主要趨向之一是由以往過于倚重WTO 等全球經貿體制,逐步轉向積極推進雙邊經貿體制。一旦日本與其他國家的雙邊經貿體制迅速發展而中國又未能成為其選擇對象,勢必會對中日經貿關系的發展形成嚴峻挑戰。原因很簡單,雙邊經貿體制的形成和有效運營必然產生的貿易投資轉移效應勢必會對與第三國的經貿關系造成巨大傷害,而不管雙邊貿易體制的兩個當事國是否公開承認。

  中國加入WTO對中日經貿關系的發展提出新的挑戰。這種挑戰至少來自兩大方面:一方面,中國加入WTO 后,大大地推進中國貿易投資自由化的進程,尤其是歐美發達國家的企業、資本和商品將大批涌入中國市場,從而在中國市場上與日本企業、資本和商口展開更加激烈的競爭。這勢必會對日本對華貿易投資造成更大的壓力。實際上,以往日本企業在中國市場上與歐美企業的競爭中,已經在許多產業部門處于劣勢,尤其是在汽車和電訊產品等部門,日本所取得的份額更是遠不及歐美。目前對日方最有吸引力的是獲得在中國建設高速鐵路項目,但能否在與德國的競爭中取勝還難以預料。中國加入WTO 后,已承擔起更多的降低關稅等市場開放義務,日本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將更加容易,而中國對日出口所得到的拉動效應卻頗為有限,由此可能導致新的中日貿易不平衡,中國對日貿易逆差可能進一步加大。目前中日雙方在貿易逆差問題上的看法尚存很大爭議,原因是雙方統計口徑和計算方面差別很大,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即中國加入WTO 對中日雙方在市場開放方面出現義務與權益的新的不平衡,從而將使中日貿易朝著增加中方逆差的方向變化。

  (四)極端的民族情緒對中日經貿關系的影響

  由于日本是近現代一直是以侵略者的角色出現在中國人面前的,所以中國人對待日本的戰爭傷害一直延續到今天。最近,一些支持日本右翼教科書的日本企業和團體的名單被公諸報端,掛在互聯網上。 中國的一些消費者和商家開展了有針對性的抵制日貨的行動,對支持日本右翼的企業和商人造成心理上的極大打擊。然而,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許多商品都不是單純的“原裝日貨”,而是“多國籍”產品。同時,所謂“國貨”或其他國家的產品很多也是同日本企業合資生產的。這一點作為消費者個人是很難分清的,因此出現了盲目抵制日貨的現象。盲目抵制日貨的結果將破壞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地逐步建立起來的良好投資環境,阻礙經濟的發展。

  由此可見,中日兩國在經濟發展上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當然這種挑戰的形成是國際發展大氣候的必然結果,但兩國同處在亞太地區,形成了一個地區兩強的態勢,這種挑戰在某種意義上講是極其尖銳的,因此兩國都應該從客觀實際出發,冷靜地思考,從共同發展的角度出發來平衡競爭造成的態勢,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周邊國家的和平與發展,有利于兩國人民加深理解,共同發展本國經濟,否則以各自的民族情緒極端地對待以上幾方面的競爭是不理智、不現實的。

  三、中日經貿關系面臨的機遇

  (一) 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市場進一步開放,不僅為中日經貿合作開辟了更廣闊的渠道,而且為日本對華投資提供了巨大商機。

  中國加入WTO后,中日在貿易與投資領域的合作效應十分顯著。2002年,中日雙邊貿易額達到1019.7億美元,創下新的歷史記錄。日本已連續9年位居中國10大貿易伙伴之首,中國也已成為日本的第二大貿易伙伴。世界銀行估計,到2005年,日本將從中國獲益610億美元,遠大于美國及其他發達國家。中國加入世貿后,各國對中國產品的進口關稅也在下調,中國紡織、輕工等傳統產品對日出口也有大幅增長。目前,紡織品、服裝類商品在中國對日出口中的比重達30.7%,顯示了兩國經濟的互補性。

  在貿易潛力巨大和互補性強的優勢條件下,為雙邊合作提供了有利條件,這就需要加大優化雙方資源配置的力度。上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日對華投資過分謹慎,僅把中國作為廉價勞動力和資源的加工地,因而中國的很多市場如汽車、通訊等被歐美國家占領。近些年來,日本在國內大力進行新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不斷推出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新產品。許多日本企業正逐漸把生產線轉移到中國,以加快實現生產國際化。目前,日本對華投資已開始出現積極的變化,投資行業已從過去的簡單加工領域逐步轉向汽車、半導體、電信器材等技術含量較高的領域,投資主體也轉向豐田、東芝、松下等日本著名企業。

  事實證明,日本經濟的復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對華經貿合作;同時,與日本的經貿合作也對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和擴大就業發揮了積極作用。中日兩國發展經貿合作有利于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實現共同發展。

  (二) 中國的市場機遇增加

  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為雙方經貿合作提供了廣闊的市場需求和資金吸納能力;中國加入WTO后市場開放進程進一步加快,中國擴大開放的政策和投資環境的進一步改善,這將有利于增強外國投資者對中國未來的信心;此外,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區的政策也全面付諸實施,政府賦予的各種優惠政策以及西部和東北部地區在市場、資源、勞動力等方面所具有的開發潛力,將吸引越來越多的日商來這一地區進行經濟合作。

  中國政府一貫致力于建設有利于各國對華貿易往來和投資的良好環境,依法保護包括日本企業在內的一切在華外商的合法權益。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和世貿組織的重要成員,中國將一如既往地堅持對外開放,發展同各國的正常貿易往來。各國商品都會在中國市場受到公正的對待。

  (三) 共同推進亞洲經濟一體化

  亞洲正日益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堅力量,大多數亞洲國家經濟增長速度要快于世界經濟總量和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的幅度,亞洲在國際貿易中所占比重不斷上升。在1990年至2003年期間,亞洲經濟在世界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從23.8%上升到29.4%。但是這一發展在亞洲內部并不是普遍的,亞洲在國際貿易比重中的上升主要得益于中國和東盟國家國際貿易的發展,包括中國、東盟、新興工業經濟體和其他一些亞洲發展中國家,東亞國家在世界貿易中所占的比例從1985年的9%增加到2001年的19%。

  亞洲貿易發展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區域貿易發展迅速。特別是在東亞地區,其區域內貿易的增長速度甚至超過其全球貿易增長的速度,在1985年到2001年期間,東亞地區區內貿易在世界貿易總量中的比重增長了3倍,達到6.5%,區域內貿易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也增加到35%。

  中日兩國的GDP占東亞的83%,人口占東亞的70%。中日作為兩個東亞大國,具有強盛的國力和舉足輕重的對外影響。沒有中日合作,“東亞共同體”的遠景終將成為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中日共同推動“東亞共同體”,意味著中日融入地區合作機制,在其中作為東亞兩個主要大國與其他成員國和睦相處和共同發展。今后一段時期,推進東亞合作進程的主導力量仍是東盟,但中日兩國各自采取的政策和努力將日顯重要。

  由此可見,一方面,中國巨大的市場容量隨著加入WTO給日本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中國豐富的自然和人力等資源給日本提供了海外的發展基礎,有利日本打造世界工廠;而日本的先進技術、管理模式和發展經驗給中國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借鑒,有利于產業結構由初級向高級調整。另一方面,中日兩國作為東亞最重要的國家,兩國之間的經貿關系的正常發展對本區域的經濟將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如果能攜手合作,東亞合作進程就將加速,建立東亞共同體的目標就有可能順利實現。

  (一) 如何看待歷史問題

  中日關系不僅僅是中日兩國的事情,而且是東亞各國,甚至世界各國關注的重要雙邊關系。中日雙方都應該正確看待彼此之間存在的歷史問題。日本應該對那場戰爭有一個正確的態度,不支持臺獨,不做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事情;而中國少數人的民族主義情緒高漲,比如說抵制日貨,可能會造成其它國家對中國的投資信心,也可能由于所謂日貨是跨國公司的產品,造成日貨國貨不分,損害自身的利益。

  現在社會上有人提出抵制日貨,起因是想表達對日本一些人否認侵略歷史等一系列錯誤言行的不滿。實際上,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生產要素相互交流、按價值規律進行配置,經濟發展已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許多外國品牌是在他國以合資或合作的形式生產的,企業利益交織在一起,這已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生活中的普遍現象。因此,抵制商品將損害雙方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不利于我們的對外合作與發展。

  因此,在對待歷史問題上,要以國家利益為重。應該象國家主席胡錦濤所說的:“以史為鑒,面向未來”,這是處理中日兩國關系的基本準則。

  (二) 共同尋找合作空間,實現雙贏

  1、正確對待能源競爭

  在近期,中日的能源競爭主要表現在東海之爭。對中日兩國來說,東海爭端都是關系到主權領土以及各自戰略利益的重大問題,短期內難以出現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但是,只要兩國能夠堅持通過對話和平解決這一問題,并且在地區合作的框架內逐步摸索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和可能的方式,東海爭端就有可能最終得到一個雙贏的結果。由此看來,東海爭端既是中日之間的沖突因素,同時也有可能成為兩國合作的一個契機,即通過能源合作來促成兩國更深刻的相互依存關系,甚至在此基礎上逐步導向整個地區更加深入的合作。

  保證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的供應,是關系到國家生死存亡的大問題。對于中日來說,能源問題是最需要合作的領域,也是最需要避免沖突與對抗的領域。開展合作是惟一出路,這是因為一旦出現對抗,結果只能是得不償失。

  2、正確對待兩國貿易發展速度不平衡所帶來的競爭

  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經濟飛速發展,成績世界矚目。日本就認為中國對其產生了威脅,有日本人提出“中國經濟威脅論”。但我們應該看到中國和日本的競爭只是停留在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上,中國出口的產品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而非日本的知識密集型產品。日本通常出口的是高檔商品,中國出口一般商品。另外,中國對中間產品、零部件的進口依賴性非常強,這使得中日之間真正的競爭程度非常低。事實上,日本在向歐美國家和中國出口高附加值產品的同時,又增加對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進口。從長遠來看,無論是作為一個生產基地,還是作為一個消費市場,日本都離不開中國。這就充分說明中日之間這種經濟互補性是客觀存在的。

  3、消除貿易保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目前,中日經貿合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貿易摩擦。導致摩擦的原因之一是日本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抬頭。日本2001年對中國三種農產品實施進口限制,2002年又對中國產菠菜、松蘑、青豆莢等蔬菜的殘留農藥實施歧視性標準檢驗,并要求進口商限制進口。日本絕大多數國民認為,限制中國農產品有百害而無一益。 原因之二是恐懼中國經濟強大。由于日本經濟低迷與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強烈反差,日本國內興起所謂的“中國經濟威脅論”。一些人認為,日本企業進入中國和擴大在華生產的廉價商品的進口,必將沖擊日本相關產業;擴大對華投資將使日本失去技術、人力、資金、管理的優勢,使中國更強大,因此主張限制企業向中國轉移高新技術。

  中方則應加快產業與貿易結構調整,開辟利用外資的新途徑、新方式。由于中國對日出口商品結構的低下,致使從中日貿易增長中得到的“拉動效應”頗為有限。因此,應增加技術構成高的工業制成品出口,提高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技術含量,強化農民科學種田意識,實行統一管理,以避免成為技術貿易壁壘的犧牲品

  綜上所述,在經濟環境不斷變化發展的今天,中日分別作為亞洲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雙邊互補性不言而喻。進入21世紀,我國的發展戰略將是實行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而日本經過十年左右的經濟蕭條終于走出谷底,正在努力走上自律性經濟復蘇軌道,因而也需要在中國市場上尋求自己的發展空間。這一切使中日之間的經濟、科技合作走向新高度、跨上新臺階成為可能。

  中日經貿關系應該是互利雙贏的,它給雙方都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日經貿關系已形成相互依賴的格局,合作也越來越緊密。日本許多名牌產品是在中國以合資或合作方式生產的,包括零部件也有相當一部分是“中國制造”。日本制造業、IT業的不少跨國公司,紛紛在華設立投資性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日本還是中國傳統商品的主要出口市場,僅農產品就有1/3以上是對日出口;輕紡產品、礦產品也源源銷往日本。這充分說明,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國生產要素相互交流、彼此資源有效配置,雙方的經貿合作具有較強的互補性,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

  中日兩國都要正確冷靜地面對歷史,以發展本國經濟作為前提,在競爭中尋求合作,在合作中共謀發展,實現雙贏。

  1.本文數據來源:《經濟參考報》( 2003-1-22)中《中國發展快 中日都有利》胡鞍鋼: 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 國情研究中心)

  2. 本文資料來源:《人民日報》 (2004年07月02日)

  3. 《對外經貿實務》第3頁中沈琳《中日經貿關系發展路向何方》

  4. 人民網2005年4月21日《強國論壇》--商務部經貿研究院研究員徐長文《中日經貿關系現狀及未來走向》

  《世界貿易組織動態與研究》主要宣傳和普及WTO有關規則,研究我國入世之后的相關問題,為政府和企業提供有關的決策和資詢,其中有些重要文章的建設已被國家有關部委吸收秉納,產生了較好的影吶。

搜狗截圖16年01月05日1210_24.png

文章標題:貿易類職稱論文范文中日經貿關系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anghan.cn/fblw/jingji/guomao/29500.html

相關問題解答

SCI服務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高清 | 一级特黄特色的免费大片视频 | 香蕉国产线观看 | 欧美三极 | 中文字幕影视 | 高清xx另类麻豆性色生活片 | 欧美性生活视频免费播放网址大全观看 | 亚洲影院一区 | 激情五月综合婷婷 | www.久久草| 91av一区| 免费在线播放黄色 |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 |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果冻传媒 | 在线a久青草视频在线观看g | 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视频 | 国产免费专区 | 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 大狠狠大臿蕉香蕉大视频 | 欧美一级二级毛片视频 | 痴情的后裔韩剧免费观看中文高清版 | 美国一级大黄大色毛片视频一 | 成年人黄色片视频 | 黄视频国产| 亚洲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在视频 | 亚洲高清视频网站 | 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 99国产精品九九视频免费看 | 91短视频在线观看 | 一级aaa毛片 | 色啊色| 操亚洲女人 | 久久国产三级 | 亚洲午夜日韩高清一区 | 一97日本道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 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 91精品国产手机在线版 | 国产在线91精品入口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