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技術論文 發布日期:2015-04-28 15:28 熱度:
最近在共識網上讀到一篇文章《中國教育:誨人不倦還是毀人不倦?》,該文認為中國教育完全沒有啟蒙人性的基本功能,是徹底失敗的。筆者贊賞作者勇于批判的精神,但對其完全歸因于教育的觀點實難接受。本文擬從中學歷史教學對啟蒙教育的重要性和操作性兩方面進行簡要說明。
一 中學歷史教學對啟蒙教育的重要性
在國民啟蒙方面,歷史教育一直備受重視。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儒家經典《易經》中有云:“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近代梁啟超曾講:“史學者,學問之最博大而且要者也,國民之明鏡也,愛國心之源泉也!”[1] 史學大家白壽彝先生認為學歷史的的首項任務就是“幫助人們從青少年起一直到老死為止如何做人,幫助人們了解和理解做人的道理。”我國頒布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明確的說“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個性的健康發展。”英國教育大綱提出,對歷史的正確理解是成為有教養、積極和負責公民的關鍵。美國歷史課程標準提出,一個人如果不知道他的根,不知道他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的位置,那么就喪失了完整自身意識以及共享社區的意識。韓國《國史課程標準》中指出國史教育要培養積極參與和開展民族歷史學習的態度。[2] 因此,在歷史教學的原則認識中,已經明確了啟蒙的功能。
就高中歷史教科書內容設置而言,三個模塊中蘊含著不同但又相通的核心價值。必修一中有民主、人權、法治、平等;必修二中有民生、自由競爭、合作協調、多元共處等;必修三中有思想自由、包容、民本、仁愛、多樣等。上述所涉及的精神要義,無不體現在對中學生的啟蒙教育中。
二 中學歷史教學對啟蒙教育的操作性
在中學歷史教育實踐的操作過程中,很多老師都在通過歷史教學對學生進行著潛移默化的啟蒙教育。黃建初《歷史教學中人文精神培養芻議》、劉莉的《歷史課堂:重視常識教育,提高人文素養》、曾楚清《淺談中學歷史教學中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等均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呼喚人的靈魂教育,建構人的精神家園;徐燕玲的《歷史教育:用生命感受生命,用責任傳遞責任》結合課堂實例來詮釋價值觀,實現感悟從專制到民主和從人治到法治的核心價值觀等。[3]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在此,筆者結合自己講授必修一的教學實踐來說明如何對學生進行啟蒙教育的。
古代中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是無可比擬的,而西方古希臘則是民主政治的搖籃。學生逐漸產生了認識誤區即在政治制度層面中國自古就落后于西方。我先指引學生算了一下“地域賬”。西方雖有民主但僅局限于古希臘的部分城邦之中,而世界上更多的區域是在專制乃至無序之中。其次,算“時間賬”。近代民主制出現并逐漸成為潮流大致在17世紀以后,而在此之前的漫長的古代歷史中東西方基本處于專制之中。最后,算“發展賬”即從社會發展的層面上相比,顯然古代中國更處于優勢地位。因此,在古代世界中,專制是一種合理的存在。正如錢鐘書等所言,歷史研究要有“了解之同情”即在一定的歷史環境下理解相關歷史現象。[4]。
民主政治仍需不斷完善。民主作為價值理性,絕大多數人都相信民主是個好東西,并為之堅守,但從工具理性上說,它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壞東西”。[5]古代雅典民主制下,出現了令人嘆息的蘇格拉底之死,形成了少數男性奴隸主奴役多數婦女和奴隸的局面。近代希特勒利用民族情緒,通過民主手段贏得大選,建立法西斯專政。美國麥卡錫當選為參議員,迫害正直進步民主人士,造成惡劣影響。現代社會中,泰國的紅衫軍、黃衫軍代表不同利益,長期惡斗;美國實行人權民主評論的雙重標準,強行推向其他國家,導致地區混亂。[6] 因而,即便是眾望所歸、大勢所趨的民主也不是萬能和完美的,需要繼續完善。
民主政治的發展更需要有強烈的公民意識上。古雅典的公民意識強烈,才有民主政治的發展和繁榮。近代以來,西方主要國家公民意識的增強,才促進普選范圍的不斷擴大和民主政治的日益發展。筆者對學生講過,公民意識基本包括人權意識、主人公意識和法治意識。人權意識既要有維護自己的基本權利,也要尊重他人的基本權利。當前“大量國人因為一種不同觀點而破口大罵他人腦殘弱智”的現象其實就是人權意識淡薄的體現。一個人不能包容他人觀點,甚至詆毀他人,就是在侵犯他人基本言論自由權,難稱得上合格公民。而一個不講人權的國度,民主政治更無從發展。主人公意識強調一種擔當和責任意識,把自己作為國家主人,要有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情懷。對于法治意識起碼要做到知法、守法,道德規范也包括在內,否則只會導致社會生活中的混亂無序。公園摘花,地鐵搶座,餐館大叫,馬路亂行,無疑都是缺乏法治意識和道德情操的表現。
總之,中學歷史教學注重對學生的啟蒙教育,并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如何正確看待事物,無論是過去的還是現在的,都要有“了解之同情”、尊重包容之情愫、客觀理性之態度。
參考文獻
[1] 臧嶸.《歷史從殿堂走向民間》,大象出版社 2009年 P5
[2] 趙亞夫主編.《國外歷史課程標準評價》,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P38、374。
[3] 王雄.《中學歷史教育心理學》,長春出版社,2012,P146-147
[4] 姚錦祥.《高中新課程實踐引領·歷史》,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P114。
[5] 熊培云.《重現發現社會》,新星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P188。
[6] 劉宗華.《歷史教育的實踐與思考》,知識產權出版社,2012年,P213。
文章標題:職稱論文發表網站投稿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啟蒙教育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anghan.cn/fblw/jiaoyu/jishu/2649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