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6-10-25 14:41 熱度:
積極向上的心理對一個人的成長發展至關重要,可以讓一個人在身處逆境的時候挑戰自我,實現自身價值,積極向上的心理需要從小培養,學校教育有著義不容辭的義務與責任。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為《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收錄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收入網期刊。本刊讀者和發行范圍遍布15個國家和地區,近萬個用戶機構引用和收錄本刊資料,每天有數十萬讀者訪問本刊網站和閱讀本刊發表的學術研究論文。
宏觀認知教育是為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而設計的一種教育方法。其核心內容是通過設計,呈現關于時間、空間和物種進化發展三個方面的宏觀問題,引發人們進行積極思考、想像,逐步重新構建以時間、空間、進化觀念為內容的宏觀認知結構,形成豁達、包容、大度的生活態度,從而達到不拘小節、淡化人生境遇、喚醒積極向上的情緒體驗,創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境界。在中學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中,宏觀認知教育時減輕中學生學習壓力、提高挫折承受力以及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以積極和發展為取向,核心是對人性堅持積極的評價取向,加強人自身的積極因素和潛能的開發,以人固有的、實際的、潛在的和具有建設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為出發點,用積極的心態來對人的心理現象進行解讀,用積極的內容和方式激發人自身內在的積極品質,讓個體學會創造幸福,分享快樂,使自身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得到大幅提升,生命最佳狀態得以豐富和發展,從而塑造與和諧社會相匹配的充滿樂觀希望、積極向上的美好心靈。
目前,我國有上千個地區和學校正在實驗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宏觀認知教育”正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經探索總結而形成的對學生進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適用方法,它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
一、“宏觀認知教育”的內容設計與策略簡述
認知結構是建構主義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指學習者頭腦里的知識結構,他們已有的全部觀念內容和組織。格式塔派的德國拓撲心理學家勒溫在20世紀30年代就指出,學習是認知結構的變化。根據這一觀點,我們通過設計,呈現關于時間、空間和物種進化發展三個方面的宏觀問題,引發人們進行思考與想像,就可以在學生的意識層面上逐步重新構建以時間觀、空間觀、物種進化觀為內容的認知結構。因重建的認知結構的內容對象都具有“遠”“大”的特點,所以稱之為宏觀認知結構;而這種宏觀認知結構的重建及重建后直接引發認知者不斷實現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教育方法被稱之為“宏觀認知教育”。
(一)宏觀認知教育的核心內容——宏觀問題的設計與呈現
首先是關于時間方面的。我們現在所認識的宇宙是無始無終的,而人類呢?其歷史有多長?作為個體的人生呢?這類問題可設計為“宏觀認知教育”的內容。例如:“請思考并想像,在遙遠的過去你的祖先是誰,現在何處?”“假如在100年、1000年后回頭看你的今生,你會怎么看待所經歷的各種生活事件?”
其次是關于空間方面的。利用高科技在極為遙遠的太空中拍攝,地球及其他太空星球就是懸浮在空中的“細小微塵”。相形之下,人類所能感知的空間在宇宙中是極其微小的,因此,有關空間方面的問題也可以設計為“宏觀認知教育”的內容。如:“面對茫茫太空,請思考并想像你自己在哪兒?”“假如你處在太空中,你所看到的地球會是什么樣的?你及你家會在哪兒?”
再者是關于生物進化方面的。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并不斷進化的物種是極為多樣的,人類只是其中的一種,我們應該怎么看待人與萬物的關系呢?這類問題也可以設計為“宏觀認知教育”的內容,如:“人從哪兒來?你從哪兒來?”“地球上的生命是怎么形成和進化的?人與其他物種有何異同?”
這三方面問題的設計與呈現是引發學生產生順應和同化過程的外部條件,是學生宏觀認知結構重建的關鍵環節。關于時間觀方面的內容,可讓學生形成“人生是短暫的”的觀念;關于空間觀方面的內容。可讓學生形成“人是多么渺小”的判斷;從生命的進化進程和物質運動變化規律看。可讓學生認識到人只是萬千物種中的一種。學生們形成了以這些為內容的宏觀認知結構,在生活中就會趨向積極的價值取向。比如,學生認識到人的生命只是眾多生命中的一種,受自然規律的無條件制約,就會認識到個體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使然。基于這種認識,學生就會形成人的生老病死并不可怕的心態,從而積極面對人生。這不但是宏觀認知結構意義的體現,也是觀念改變心態的具體表現。#p#分頁標題#e#
(二)宏觀認知教育的操作策略
第一,在進行上述三類問題的設計時,要根據教育對象的年齡、文化程度等的不同區別對待,年紀越小所設計的問題越要具體。一般而言,高中及以上學生由于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對宏觀認知結構的重建比較有利,也就是說“宏觀認知教育”更適合于高中及以上學生。
第二,在宏觀認知結構重建過程的各環節中,其具體的操作方法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問題的設計可以是某方面問題的單獨設計,也可以是某些問題的系列設計,還可以是多個問題的組合設計等;問題呈現方式可以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問題討論方式呈現,在講座過程中以分享方式呈現,還可以是在課后以思考題、家庭作業方式呈現等;問題表征方式可以是書面語言、口頭語言、電子幻燈(圖文音結合)等。
第三,認知者宏觀認知結構的重建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面對所呈現的問題,人們的思考與想像不是一次性完成,更不會直接產生一個固定的結論或是直接重新建立一個穩固的認知結構。在一個較長的階段里,人的大腦常處于興奮狀態,并時常與自己所面臨的生活問題相結合,許多觀念此起彼伏,不斷相互碰撞,直到自己有所感悟,才會重新構建宏觀認知結構;建立起來的宏觀認知結構還會在新的感悟中不斷重建。這個復雜的重建過程不是簡單靠外界影響形成的,而主要是以無限的時間、空間及自然規律對人的制約等觀念為內容,通過討論、思辨、交流等方式,啟發認知者內部的積極思維活動,經“同化”或“順應”過程,重建一個對人生而言更為積極合理的、適應性更強的宏觀認知結構。
第四,“人性本善”,正像一粒橡籽“迫切趨向”長成一棵橡樹那樣,人在自己的本性中也“迫切趨向”人性的完善實現。換句話說,人們有與生俱來的不斷向積極方向發展的固有品質與善端,使自己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也認為,人類心靈深處確實有著積極的種子,這是不用懷疑的,但如果要讓這粒種子開花結果,我們必須小心、主動為它澆水施肥。因此,在宏觀認知結構形成后,自然會促使人們向積極方向發展,對人生幸福生活的追求起到促進作用;但我們還是要特別注意觀察認知者的情緒變化及行為表現,防止個別人因“迫切趨向”人性完善實現的力量較弱而走向反面。
二、“宏觀認知教育”在中學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
(一)為中學生緊張的學習減壓
因為學習負擔過重,中學生常會有沉重的心理壓力,其中不乏重點學校成績優秀的學生。他們的思想壓力常常來源于對學習現狀的不滿、不恰當的比較或過分注重結果等。如果教師在給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對其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你可以過100年甚至1000年后再來看你現在的學習,那你會怎么看呢?”要求學生進行思考、想像(一般思考5—10分鐘為宜),并把自己想到的答案寫下來,然后進行討論交流。學生們會想到很多,如:“學習成績好與不好都不要太在意,因為不同的人可以做不同的事”“學習與不學習一個樣,人都要死的”“學習好與學習不好沒什么區別,其實不見得學習成績好以后生活就好過”“學習太累會短命的”“過了100年之后來看,我想他學習比我好我就不會嫉妒了”等。在學生進行討論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只要站在很久以后的立場來看現在的學習就行,對學生的陳述、討論不作任何評價。所有的觀點都陳述完后,教師還可以再讓學生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你是‘上帝’,掌控著每個高中生的學習,掌握著高考的‘發榜權’,你會怎么安排呢?”(同樣要求學生思考并寫下自己的答案然后交流)。這個問題討論的最后結果還是只能一部分人讀清華北大,一部分人讀普通大學,還有一部分人上不了大學等。
通過這些問題的思考與討論,學生們會有很多收獲。第一,學生們好像暫時忘了學習的壓力,大家都會很開心,因為在討論時都是站在很久以后的立場來看問題,當前的功利性思維明顯受到抑制。第二,學生們學會并體驗以第三者的身份審視自己的學習生活。第三,學生學會比較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學習,無論成績好還是不好,這都是正常的。第四,學生對學習結果的注重程度降低,功利性降低,并且還存在按自己的興趣進行學習,甚至可能使自己的學習進入“福樂”狀態。
對于中學生特別是高中學生來說,隨著高考的臨近,他們進入到緊張的復習備考狀態,你追我趕,不少人感受到競爭的激烈,壓力增大,心情緊張,這都是正常的心理反應。通過“宏觀認知教育”,學生對宏觀認知問題進行思考、想像和體驗,其學習壓力感自然就會下降或淡化。
(二)訓練中學生挫折承受力
受到教師批評、學習成績不夠理想、同學吵架、睡得遲還得早起、高中生就是學習機器”……凡與做人、做事失敗有關的體驗都會引起學生的挫折感。“宏觀認知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們正視這些挫折。在生活中,我們常覺得小螞蟻實在是太小了;但當我們在遙遠的太空看到地球都只是一粒微塵時,當我們從物種進化的角度得知人和螞蟻都是自然界萬千生命中的一種時,那么人與螞蟻又有多大區別呢?于是我們可以這樣設計:將自己所碰到的挫折問題、所遇到的具體困難等安排到小螞蟻身上。比如,你今天在課堂上因與同桌探討問題而被老師教訓了一頓,心里郁悶。你就可以找個地方,把自己的經歷安在一群螞蟻上。有一只螞蟻是你,一只螞蟻是你的同桌,還有一只是老師,當然還可以有很多其他的螞蟻。你把自己受委曲的過程在小螞蟻身上重演一遍,那會怎么樣呢?你很容易感覺并認識到:小小螞蟻受點委屈算什么,我們人在不爽時,還經常故意用腳踩死它呢。#p#分頁標題#e#
宏觀認知結構的形成,會使人們得到人與螞蟻沒有多大區別的認知。通過小螞蟻反觀自己,我們的挫折感就會減少甚至消失,因此達到淡化人生境遇、提高挫折耐受力的目的。
(三)建立和諧人際關系
中學生需要處理的人際關系主要是同學之間和師生之間的關系。相對而言比較單純,但處理不好一樣會影響學習和生活。有個成績不錯的農村中學初三學生,一次因作業馬虎而在課堂上被語文老師嚴厲批評。因為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他,使他感覺很沒面子。因此他發誓“從此不再學他(語文老師)的語文”。這導致他后來沒考上高中,成為終身遺憾之事,并對這個語文老師懷恨在心。
人與人之間和諧關系的建立,對于中學生來說需要經常訓練和學習,學會分清大事小事尤為重要。站在自己的立場,我們把那些對自己一生發展有重要影響的或對自己及家人的生存(包括生命、名譽、地位)有威脅的事件稱為大事。中學生常遇到的同學之間的磨擦幾乎都是小事。從理論上說,人們對待小事應該抱著不要太在意、太認真的態度,然而,因為大事小事都會引起人們不良的情緒反應,所以中學生難以把控。如上述初三學生,自己學習的事是大事,因老師的批評而臉上掛不住是小事,可他卻完全搞錯了。如果當初他在碰到老師批評而生氣時,能把這事安到小螞蟻身上試試,能自己思考再過100年回頭來看老師的批評等,他就很有可能感悟并認識到這是小事一樁。
要讓學生從整體上學會分清大事小事。這不是件容易的事。“宏觀認知教育”有利于學生形成豁達、寬容、大度的生活態度,對學生學會區別對待日常生活中面臨的各種事情,特別是對同學之間的雞毛蒜皮之事一笑了之,從而逐步建立同學、朋友、老師之間的和諧人際關系有重要促進作用。
總之,“宏觀認知教育”是廣泛適用于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有效方法。它對提升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實現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有重要促進作用。[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開發心理潛能提高學習效能的研究”(項目編號:FBB060244)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孟萬.金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能帶來啥[N].中國教育報,2007-07-07(3).
[2]馬斯洛.人的潛能和價值[M].林方,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6.
[3]任俊.積極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55.
文章標題:如何加強中學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anghan.cn/fblw/jiaoyu/jiaoyuxue/3378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