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10 11:05:50
地球物理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水下無人航行器集群協同定位中的幾個關鍵因素及影響規律————作者:杜禎強;柴洪洲;向民志;章繁;惠俊;王朝瑩;
摘要:水下無人航行器集群(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s, UUVs)協同定位可將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的時空基準延拓至水下,實現UUVs編隊精準控制、路徑合理規劃以及高效協同作業.本文剖析了影響UUVs協同定位精度的幾個關鍵因素,即編隊構型影響、測距誤差影響(包括時鐘漂移誤差、水聲測距誤差和聲速剖面誤差)、主UUV位置誤差影響.水下的弱通信條件使得編隊構型的優劣直接影響協同定位的精...
基于Arase衛星數據的地球電子外輻射帶數據同化建模————作者:羅陶榮;倪彬彬;曹興;王曉宇;雷源;
摘要:Arase衛星是一顆專門探測地球輻射帶的科學衛星,于2016年12月20日成功發射.在2019年10月范艾倫衛星終止運行后,Arase衛星仍然繼續正常運行并提供高質量的觀測數據.本文結合Arase衛星高能電子探測器的電子通量觀測數據和基于Fokker-Planck擴散方程的三維輻射帶數值模型,利用卡爾曼濾波方法實現對2017年4月至2022年3月期間地球外輻射帶(L*=3~7)電子通量時空演化過程...
利用滾石估算月球Finsen撞擊坑區域的古月震震級————作者:陶莎;朱伯靖;石耀霖;
摘要: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 LRO)所拍攝的高分辨率照片顯示月球Finsen撞擊坑區域留有成規模的巨石從山坡上滾落的痕跡.現有研究認為淺源月震及隕石撞擊都有可能是大量巨石滾落的原因.本文利用一個簡單的二維模型來模擬巨石貼坡面滾動的過程,并給出不同情況下巨石貼坡面滾落所需的臨界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
基于高頻導波波至的阿拉斯加俯沖帶東端俯沖洋殼內中源地震位置與斷層傾角精細測定————作者:關嘯宇;周元澤;
摘要:俯沖洋殼內中源地震(70~300 km)的發生位置與俯沖洋殼脫水和礦物相變等因素密切相關,其震源機制受控于板片應力狀態.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提供的阿拉斯加俯沖帶東端震源機制張應力軸(T軸)整體趨近于板片俯沖方向,表明板片拉力為主導應力.但Buzzard Creek和Jumbo Dome火山下方流體通道底部120 km深度處,地震事件的T軸與板片俯沖方向存在明顯差異,這可能反映了俯沖脫水流體對...
基于SKS深度學習識別的河北省上地幔各向異性————作者:吳鶴帥;李澤峰;朱俊;
摘要:SKS波分裂是研究上地幔各向異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SKS的識別和挑選多依賴人工.為滿足日益增長的SKS震相拾取需求,我們以河北紅山臺(HNS)人工標注的1116條遠震波形作為訓練數據,構建了卷積神經網絡模型,實現了自動化識別SKS震相,且該模型在測試集的準確率達到了88%.利用遷移學習將預訓練模型應用到河北昌黎臺(CLI),達到了85%的準確率,驗證了模型泛化性能.我們將模型應用到河北省71個...
密集臺陣和深度學習方法揭示的2016年門源MS6.4地震發震構造特征————作者:任超;孫安輝;王偉濤;于子葉;洪順英;李澍辰;
摘要:針對近些年多次發生破壞性強震的青海門源地區,采用密集的中國地震科學探測臺陣二期項目(ChinArray II)的波形數據,應用三種深度學習模型(BRNN、EQTransformer、PhaseNet)完成震相拾取工作,并利用震相關聯與地震精定位方法,優化了區域一維速度模型,最終獲得了2016年門源MS6.4地震高精度的地震序列目錄.綜合大地測量和震源機制解分析結果,發震斷層應為一條次級盲斷裂——冷...
基于密集臺陣H/V譜比法探測三河——平谷沉積層界面結構和隱伏斷層————作者:唐志偉;張懷;尹光耀;張冰;李志偉;石耀霖;
摘要:三河—平谷地區位于太行山—燕山隆起和華北平原沉降帶的結合處,該區域晚新生代以來構造活動強烈,強震頻發.橫貫該地區北東走向的夏墊斷裂帶被認為是1679年三河—平谷8.0級地震的發震斷層,整個斷裂帶分布在較厚沉積層的華北平原西緣.盆地-丘陵-山地結合部的地質特征與盆地結構效應對大震誘發的地震波強地面運動具有顯著放大效應.為獲取該區域沉積層的精細結構,本文基于密集臺陣(由496個臺站組成,間隔0.5~5...
基于HVSR譜比法的北京通州精細沉積界面結構研究————作者:朱冰清;謝俊舉;王偉濤;李志偉;
摘要:利用北京通州布設的由900余個臺站組成的密集臺陣,臺站間距平均1 km,采用HVSR譜比法獲得了該區域的第四紀沉積層界面分布情況.研究結果表明該區域第四紀沉積層厚度在100~800 m,不同區域的厚度具有明顯特征,整體變化與區域的二級構造單元一致,大廠凹陷和北京凹陷沉積層厚度較厚,厚度范圍500~800 m,研究區域東北部和大興隆起沉積厚度較薄,厚度不超過200 m.大興凸起、北京凹陷、大廠凹陷存...
海峽場地非線性地震反應特性的流-固弱耦合分析————作者:王彥臻;范宏飛;陳國興;趙凱;陳煒昀;
摘要:海洋工程的抗震設計中海水對海床地表地震動特性的影響不容忽視.采用流-固弱耦合模型模擬海水-海床的相互作用,考慮海床地形效應及沉積土異質性,以廣義non-Masing本構模型描述土的非線性滯回特性,模擬了跨瓊州海峽海床場地的二維非線性地震反應特性.海床地表的地震反應特性受海水-海床的相互作用、地形效應、復雜軟弱異質性沉積土和基巖輸入地震動特性的綜合影響.海水的影響使海床地表峰值加速度減小和地震動有效...
應用于寬頻帶海底地震儀的低頻差分壓力傳感器的研制————作者:劉丹;楊挺;吳越楚;王宜志;林俊國;
摘要:低頻差分壓力計(Differential Pressure Gauge,DPG)已成為現代寬頻帶海底地震儀的一個重要組件,其不僅能記錄地震及海底其他振動信號,更重要的是用于去除海底地震儀記錄中的屈服噪聲,提高低頻地震信號的數據質量.當前應用于海底地震儀的壓力傳感器,大多采用基于壓電效應的水聽器,由于受到壓電陶瓷敏感原理的限制,在記錄低頻信號
植物葉片滯塵磁性特征及其對道路交通衍生顆粒物污染的指示————作者:顧晨銘;王博;孫小涵;李怡瑩;張秀秀;賈佳;張俊輝;
摘要:選取杭州市開放道路旁不同配置模式的刺柏為研究對象,對葉表滯塵磁性特征進行系統分析,探究其對交通排放顆粒物擴散及影響因素的指示意義.研究結果顯示,葉表滯塵磁性特征均以低矯頑力的假單疇和多疇亞鐵磁性礦物為主導.采樣方位、樹體配置模式和降水均是影響葉片滯塵磁性含量的重要因素.就采樣方位而言,不同配置樹體面向道路一側葉片滯塵磁性礦物含量均顯著高于其他方向.就樹種配置而言,成排樹在垂直方向上表現出更強的顆粒...
2011年日本東北MW 9.0大地震后近10年的海底基準點黏彈性變形————作者:董杰;薛樹強;汲長艷;孫悅;孫文科;
摘要:陸地和海底的長時序大地測量觀測數據被廣泛應用于大地震的震源機制、同震及震后的變形研究,相較于陸地密集的GNSS點,海底基準點非常少,但其對海洋地震和板塊運動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2011年日本東北Mw9.0大地震的震中附近有6個海底基準點,本文利用GNSS-A數據得到震后近10年的位移變化,并利用黏彈性的地震位錯理論計算了震后的海底基準點位移變化.研究結果表明,震后的累計位移達...
基于相對震源機制解反演方法的廣東及鄰區區域應力場研究————作者:況文歡;張捷;葉秀薇;張偉;
摘要:震源機制解描述地震斷層的相對錯動,在刻畫斷層空間取向、考察地應力分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對于中強地震(M≥4.5),反演震源機制解的方法較為成熟,一般通過擬合觀測數據和理論數據之間的初動極性、最大振幅(比)或波形信息進行反演,已經成為地震監測的日常工作之一.然而,對于數量眾多的中小地震(
2021年青海瑪多MS7.4地震發震構造及早期余震傳播特征————作者:邱鏞康;許才軍;肖卓輝;林學楷;張栓;
摘要:北京時間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瑪多縣發生MS7.4地震,這是繼2008年汶川MS 8.0地震后中國大陸發生的最強震,對瑪多地震開展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揭示強震孕育及余震傳播機制.本文采用雙差定位算法對主震發生后3個月內的余震數據進行重定位,并采用CAP方法反演了主震及22個余震的震源機制解.以上結果表明,孕震斷層總體呈NWW向展布,沿走向自西向東先后呈現為高傾角的“南傾-北傾-南傾”,并且斷層在...
土耳其帕扎爾哲克M7.8地震構造背景與地表破裂特征————作者:李傳友;張會平;李俊杰;俞晶星;任治坤;馬字發;Murat Tamer;王世廣;龔正;周曉成;徐岳仁;梁朋;
摘要:2023年2月6日在土耳其東南部發生了一次M7.8雙震型地震序列.其中第一次主震——帕扎爾哲克7.8級地震發生在東安納托利亞斷裂(EAF)上,是該斷裂歷史上記載的最大的地震事件之一.綜合發震斷裂的構造背景和歷史地震的分析結果表明,此次地震發生在EAF的地震空區.作為土耳其地區主要活動斷層之一,東安那托利亞斷裂充當了阿拉伯板塊和安納托利亞板塊之間長約580 km的板塊邊界.與位于安那托利亞板塊北部邊...
東天山哈密盆地北緣斷裂晚第四紀構造變形特征————作者:任光雪;李傳友;孫凱;周朝;羅全星;
摘要:哈密盆地北緣斷裂是天山東部巴里坤山、喀爾里克山與哈密盆地的分界斷裂.本文基于高精度衛星影像解譯、無人機攝影測量、原地宇宙成因核素定年方法對該斷裂的晚第四紀活動特征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哈密盆地北緣斷裂全長約200 km,整體呈近EW向展布,晚第四紀表現為逆沖變形的運動特征,斷裂錯斷了山前多級沖洪積扇,形成了斷續展布的斷層陡坎.基于地形剖面測量及地貌面年代獲得斷裂西山段的垂向滑動速率為0.08±0....
海底沉積物對近海大地電磁響應的畸變影響與壓制:以華南雷瓊地區為例————作者:李鑫;程遠志;陳超健;魏雨濃;鄧陽凡;胡久常;白登海;
摘要:海洋和陸地之間顯著的導電性差異會造成海岸線附近天然時變電磁場的畸變,從而影響近海大地電磁測深(MT)成像結果及解釋的可靠性.前人針對高導海水對近海MT響應的影響和校正已開展大量研究,但對海水之下高導沉積物的相關影響仍缺乏認識.為此,本研究基于實測海水深度及海底沉積物厚度數據構建了華南大陸南緣雷瓊地區的高分辨率三維海陸電性結構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數值計算和分析了海底沉積物對陸內近海MT響應的影響.結...
菖蒲盆地早侏羅世火山巖的古地磁研究——對華南晚中生代巖漿熱液重磁化與鈾成礦的啟示————作者:楊思林;易治宇;趙千;劉玉書;王天月;
摘要:準確厘定中生代東亞陸塊群的古地理位置,是重建盤古大陸古地理輪廓和古氣候模式的關鍵基礎.由于缺乏可靠的火山巖剩磁記錄以及普遍存在的重磁化,華南地塊早侏羅世的古地理位置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本研究選擇華南菖蒲盆地早侏羅世火山巖,開展了詳細的同位素年代學和古地磁學研究.鋯石U-Pb定年結果揭示菖蒲組的同位素年齡為196.4±0.7 Ma.系統熱退磁實驗分離出三組剩磁分量,其中低溫分量為現代黏滯剩磁;從9...
高鐵震源合成數據的頻率域彈性波全波形反演————作者:王浩;陳景波;
摘要:高鐵震源性質穩定,重復性好,能夠產生強能量且強規律性的振動信號,開展高鐵震源的全波形反演具有廣闊前景.運行在高架橋上的高鐵載荷通過一系列離散的橋墩激發地震波.若將單個橋墩視為點震源,則高鐵震源問題可轉化為延遲激發的多源問題.基于對高鐵震源激發過程的分析,我們嘗試利用高鐵地震信號開展頻率域彈性波全波形反演,重建高鐵沿線近地表的P波和S波速度參數.高鐵震源的頻率域彈性波正演是反演的基礎,其計算過程最終...
高鐵地震數據瑞雷面波全波形反演淺地表速度建模————作者:王磊;任志明;包乾宗;
摘要:利用高鐵地震數據進行淺地表成像可服務于地下路基監測和工程建設等重大需求.高鐵地震數據存在波模式復雜(縱波、橫波、面波、噪聲等)和多震源串擾問題,將不同類型波場分離和不同震源波場解耦都較為困難.高鐵地震數據中面波能量占主導.本文直接采用高鐵地震數據中的瑞雷面波進行全波形反演獲取淺地表的縱橫波速度結構.通過對高鐵激發地震波的過程進行簡化構建了震源函數,實現了高架橋上單趟列車激發的高鐵地震數據瑞雷面波模...
地球物理學報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該刊審稿速度很快!投稿四個星期后電話告知通過初審,又過了四個星期電話告知通過終審、進入編輯階段。總的審稿周期為八個星期。終審通過后等了三個星期收到了版權協議,見刊也很快!衷心希望《地球物理學報》越辦越好!
2023-07-25 11:05第四編 自然科學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