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10 06:05:17
電化教育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知識學習的離身困境與實踐路徑————作者:洪玲;
摘要:智能技術正推動人工智能走向大模型時代,以ChatGPT等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迅速改變知識生產方式,人類知識學習圖景發生了巨大變化。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引發了知識學習的離身困境,具體表現為知識生產、傳播和學習的去身體化、知識學習的去情境化和知識交互的主體性脫離。為破除知識學習的離身困境,有必要回溯人類知識學習的歷史演進,以探析知識學習的具身立場,即知識學習是以學習者身體為基點,與情境互動融合...
人工智能驅動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內在機理、風險挑戰與應對之策————作者:肖福赟;
摘要:人工智能驅動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要理清智能技術嵌入思政課教學創新引領、學理支撐的邏輯理路,正視人工智能融入思政課教學帶來的意識形態安全風險及算法偏見影響、隱私倫理安全風險及數據共享局限、主體角色異化風險及認識外包陷阱。要按照教育的邏輯考量智能技術,以旗幟鮮明的價值導向駕馭智能技術,以回歸原點的教育智慧創新技術賦能,以強烈的主體意識提升師生智能素養,從而實現高校思政課教學“思政育人”的目標
協作學習中同伴對話反饋策略的異質效應研究————作者:張纓斌;陳孝然;胡小勇;
摘要:同伴對話反饋在協作學習中對促進學生高階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潛力,但現有研究聚焦于對話反饋的平均效應,忽視了其在不同學生群體中的差異影響。為此,研究面向大學生群體構建、實施并優化了支持協作學習的同伴對話反饋策略,并基于個體和小組的行為數據開展個體特征研究挖掘行為演變模式,進一步解構策略在促進溝通與協作能力發展方面的異質效應。研究發現:(1)個體對話反饋行為呈現搭便車、間歇性投入、適應性貢獻三種演變模式...
“互聯網+”鄉村學校課后服務體系構建研究——基于“服務金三角”模型的理論框架————作者:楊曉宏;劉杜娟;鄭成棟;馬娟;孟寶興;
摘要:鄉村學校課后服務是“雙減”政策落實推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鄉村學生全面發展和建設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至關重要。然而,由于資源有限等諸多原因,鄉村學校難以提供多樣化、高質量的課后服務,“互聯網+”的引入為鄉村學校課后服務轉型升級開辟了新途徑。為此,研究在明確“互聯網+”鄉村學校課后服務內涵的基礎上,采用“服務金三角”模型作為理論框架,系統探討了“互聯網+”在識別學生需求、規劃服務戰略、優化服務系統以...
虛擬流動教師持續智力資源貢獻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論的質性分析————作者:盧海麗;張立國;劉曉琳;
摘要:優質教師資源的線上虛擬流動是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而保持虛擬流動長期活力的核心要素是輸出端優質教師的持續智力資源貢獻,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因此,有必要探究如何選擇出合適的優質教師及影響教師持續智力資源貢獻的因素是什么。借鑒扎根理論的質性研究,基于19名虛擬流動教師的訪談和課例等線上資源,經過三級編碼得到教師持續智力資源貢獻的影響因素,包括平臺及環境因素、個人因素和心理所有權。再以此為依...
現象學視閾下師范生數字素養教育:邏輯內涵、現實困境與實踐進路————作者:蘇林猛;朱珂;荊曉芮;
摘要:師范生數字素養教育不僅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更是構建高質量師資隊伍及培育高素質人才的基石。從教育現象學視閾審視,當前師范生數字素養教育存在過度倚重技術應用、本質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被漠視等傾向,導致師范生數字素養教育面臨諸多嚴峻挑戰。首先,技術賦能異化引發主體化建構危機;其次,“教學語言”向“學習語言”轉向導致資格化困境加劇;最后,從“負責”向“問責”轉變致使社會化倫理風險增加。為應對這些挑戰...
“三期疊加”背景下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的系統化路徑研究————作者:任艷紅;劉峰;
摘要:文章在“三期疊加”的特殊背景下,研究了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的問題。研究目的旨在探索提升教師數字素養的意義、面臨的現實困境及系統化發展路徑。方法上,文章首先分析了教師數字素養在教育現代化中的重要地位,隨后指出了當前教師在數字素養提升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研究提出了“5-1-2三維聯動發展模型”,通過“5維協同”機制整合資源,“1體貫通”實施體系構建支持系統,“雙核驅動”創新引擎激發...
從西方沖擊到本土化建構——教育交流史視野下的金陵大學電化教育————作者:李斌;劉超;
摘要:本研究旨在從教育交流史的視角審視金陵大學電化教育的發展邏輯和規律。鴉片戰爭之后,先進媒體教育應用和大學社會服務理念作為西方先進器物進入國人視野。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在陳裕光和魏學仁等本土校長和院系領導的倡導下,金陵大學在文化溝通、社會服務及科學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重視校內電化教育技術媒體資源的匯聚,并加強與學界、工商業界的聯系。全面抗戰爆發后,金陵大學在學科專業設置、人才培養及專業期刊建設方面逐步成...
課堂高階問題的特征識別與設計策略優化——基于文本語料庫循證的方法————作者:曲茜茜;劉曉楠;解月光;武曉旋;
摘要:思維的深度發展是創新型人才培養之路的應有之義。學源于思,思源于疑,開展高階思維教學的課堂當以高階問題為動力,以思維對話為載體。研究聚焦于課堂中的高階問題,依循數據—證據—行動的循證實踐與躍遷過程,基于一定的篩選標準與方法,歷經樣本篩選、問題提取、標注與存儲等流程,從縱向追蹤的5000余份教案文本中篩選出1055份教案文本及3042條高階問題數據并建立文本語料庫,采用質性分析方法通過開放性編碼、主軸...
數字化教學推理:技術有效應用何以可能————作者:楊鑫;
摘要:數字化教學推理是教師在教學中自主有效應用技術的根本前提。研究首先從表象與實質、宏觀與微觀、技術與傳統、部分與整體等范疇探討了數字化教學的復雜性,并指出數字化教學推理對應對這種復雜性的意義。其次,從推理向度和關鍵錨點兩個范疇構建了數字化教學推理邏輯框架,推理向度包括由問題表象推出實質根源,由教學需求推出技術模樣,由教技條件推出整合方案,由育人邏輯推出技術貢獻;關鍵錨點包括問題歸因錨點、技術抉擇錨點、...
數智賦能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設計、實施與評價————作者:董艷;陳輝;于浩;
摘要: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數智技術為跨學科教育的新質發展帶來廣袤機遇。研究從審視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現存問題出發,發現突出問題包括學科整合拼盤化與任務設計淺散化、活動組織形式單一與空間資源受限、評價方式單一與評價標準模糊。針對這些問題,研究接著從內容增強、場景拓展和證據生成三個層面剖析了數智技術賦能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內在機理。最后,研究提出了數智賦能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設計、實施與評價的關鍵路徑。在設計...
有限循證視域下教師數字評價素養的構成要素與互鑒機制研究————作者:逯行;張碩;
摘要:數字場景中的教師利用周遭證據、自身經驗、共同體互動來塑造自身數字評價能力,以抵抗單一證據造成的評價偏差。研究利用深度訪談,從自主性評價特質、深層性評價認知、實踐性評價哲學、開放性評價態度、系統性評價能力五個維度描摹了有限循證視域下教師數字評價素養的構成;采用系統功能語言學框架對訪談數據編碼,發現素養形成過程中教師個體間經驗交流互鑒與認知校準機制經歷了價值協商、能力對標、情感共振與共識生成。研究發現...
教學空間賦能學校教育數字化轉型:歷史經驗與現實路向————作者:胡俊杰;
摘要:信息技術以硬件、軟件、虛擬空間等的化身不斷賦能,積淀成教學空間的發展史。納入信息技術、國家政策和教學空間構建的PSR模型從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確立的信息技術與教學系統的賦能關系、教學空間與教學系統的“魚水”關系以及教學空間與教學模式的匹配關系,解構了這段歷史蘊含的發展邏輯。“歷史”和“邏輯”均表明教學空間與教育教學發展相伴相生。為此,學校教育數字化轉型離不開教學空間的賦能。結合凝結實踐智慧的歷史經...
數字技術與學前兒童發展的關系之辯——基于社會物質理論的視角————作者:張菀;李姍澤;彭援援;
摘要:數字技術在早期兒童教育中的廣泛應用,使其與學前兒童發展的關系變得日益復雜和不確定,引起了學界對兒童與社會物質材料關系的理性審思。已有研究主要以“手段—目的”的方式分析技術與人的關系,揭示了數字技術對兒童發展影響的單向性、預成性和邊界性,忽視了兒童發展與社會物質材料關系的形塑與流動。基于教育研究對社會物質材料的重視,社會物質理論為數字技術與兒童發展的關系探討,提供了一個新的解釋路徑。研究發現,數字技...
經合組織數字教育生態塑造:策略框架與核心議題————作者:梁林梅;
摘要: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作為全球技術促進教育變革的探路者和引領者,近年來圍繞教育數字化轉型和數字教育生態系統建設開展了系列研究,形成了數字教育生態塑造的策略框架,包括目標層(邁向促進學習者發展的數字教育生態系統),先決條件層(物理基礎設施),核心要素層(數字工具、數字資源、數字素養和數字應用)和保障層(政府主導的多方協同、戰略規劃的頂層設計、資金投入和公共采購、教師的激勵與專業支持、監測和評...
促進微觀教育公平:同步課堂教學過程公平的實踐觀察————作者:陳鋒娟;劉清堂;張思;
摘要:我國義務教育已基本實現均衡發展,教育公平的關注點正轉向微觀教育過程,進入后均衡時代。同步課堂是推動義務教育公平與均衡發展的具體實踐,其交互環境獨特、交互主體多元、城鄉學生社會文化背景差異顯著,其實踐效果與面臨的挑戰備受學術界關注。然而,少有研究從微觀教育公平視角深入剖析教學過程。因此,研究基于分配正義和承認正義理論,構建了同步課堂教學過程公平觀察量表,對同步課堂進行跟蹤分析。研究發現,教師眼神關注...
世界讀書日————作者:魏瓊;
摘要:<正>~
《電化教育研究》投稿須知
摘要:<正>本刊刊登具有創新性、高水平、有重要意義的原創性研究學術論文以及反映本學科、本領域最新發展狀況的文獻綜述和信息性文章。1.投稿要求及注意事項(1)論文應觀點明確、論據充分、數據可靠、層次分明、文理通順;字數一般應在10000字左右;論文題目應簡潔、準確,不宜使用縮略詞;摘要(中文)字數一般在400字以內,內容應包括論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結果、結論等;關鍵詞的個數為5~8個。正文后附題目、摘要、...
歡迎訂閱《現代教育技術》
摘要:<正>《現代教育技術》雜志于1991年創刊,由教育部主管,清華大學主辦,是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為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會刊和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學術刊物。秉承“立足教育技術、推動學術研究、促進工作交流、服務行業發展”的辦刊宗旨,本刊面向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信息化的諸多領域,為理論研究提供學術園地,為實踐探索提供交流平臺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個性化學習新形態————作者:朱永海;張佳鑫;韓錫斌;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正在重塑千行百業,也為個性化學習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為進一步探討基于AIGC的個性化學習新形態,采用文獻研究法,首先梳理了從經典的個性化學習,到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個性化學習,再到基于AIGC的個性化學習等三個階段的演變過程,闡釋了基于AIGC的個性化學習內涵。其次,分析了基于AIGC的個性化學...
電化教育研究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速度快、效率高,投稿后4天退稿,專家一:研究不夠深入,結論缺乏新意;專家二:請匿名投稿。當時投的時候沒仔細看,應該要匿名的,投此刊的小伙伴們記得匿名哈
2024-10-31 13:35很有十權一威性的專業期刊。
2023-12-27 15:11尋合作,第二作者即可,包版面費,另付報酬
2023-12-07 16:34目標期刊,試著投過一次,大概是水平不夠,一周就退稿了,繼續努力吧。
2023-12-01 19:1812月投稿,5月見刊。大導一作,學生二作,小導通訊。全過程審稿人未提出明顯的修改意見,編輯部在版面縮減上提了一些要求。過關錄用。
2023-09-18 12:28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