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10 10:05:19
當代財經最新期刊目錄
高校的空間知識溢出與企業高質量創新————作者:梁琦隆;齊鷹飛;王璧雪;
摘要:加快高校知識向企業溢出以發揮高校在科技創新中的主力作用,對于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基于1998—2013年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數據并以高�?萍汲晒D化改革作為準自然實驗的實證研究發現,高校知識溢出顯著地增加了其周圍10公里范圍內企業的創新。機制檢驗發現,高校主要通過專利技術信息披露與推動區域內企業間知識共享兩種渠道影響企業創新。異質性分析顯示,當企業自身創新能力較強、鄰近高校為“211工程”大...
金融賦能新質生產力:理論基礎、戰略布局與路徑選擇————作者:譚小芬;王睿賢;
摘要:在新一輪產業革命背景下,發展新質生產力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在金融促進生產力一般規律的基礎上,發展新質生產力對金融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質生產力的培育過程與金融體系的運行機制之間既存在協同效應,也存在結構性矛盾。當前,中國金融體系對生產力的支持力度有所提升,但金融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仍沒有形成系統方案,金融資源供給與科技創新的融資需求仍不匹配,金融結構有待優化。在金融領域推動新...
投資者情緒對投資者反應偏差的非對稱性影響:理論模型與模擬檢驗————作者:李學峰;呂佳麗;徐榮;
摘要:經典BSV認知模型縮小了投資者反應不足與反應過度等投資者反應偏差的范圍,忽略了情緒因子對認知程度的影響。基于此,在BSV模型基礎上引入雙向情緒因子,構建情緒因子模型(SBSV),通過對該模型進行檢驗得出,BSV模型只是對投資者中性情緒的一種特殊假定,投資者個人的雙向情緒會導致其對于公司盈利正、負向沖擊反應的不對稱。進一步研究得出,情緒因子本身的非對稱性程度越強,即投資者情緒越極端,反應不足轉為反應...
金融市場約束與地方政府專項債收益能力————作者:繆小林;陳垠瑞;
摘要:伴隨著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土地財政模式轉型,持續擴張的地方政府專項債背后存在著債務收益能力不足的風險隱患,強化金融市場約束是重要突破口。在圍繞“金融市場約束→債務管理行為→債務收益能力”主線進行理論分析基礎上,基于2015—2023年中國地方政府專項債數據,通過構建和度量價差偏離度和基金收入帶動作用指標,實證檢驗金融市場約束對專項債收益能力的影響機制。研究發現,金融市場約束顯著提升了地方政府專項...
保險機構投資者與管理者薪酬契約————作者:鞏亞林;賴黎;玄宇豪;
摘要:隨著險資投資限制放開,保險機構投資者逐漸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中的重要角色�;�2008—2023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數據,考察了保險機構投資者對管理者薪酬契約的影響,研究發現,保險機構持股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超額薪酬顯著降低,薪酬業績敏感性得到提升,在代理成本更高的公司中保險機構投資者對管理者超額薪酬的約束更強。進一步分析指出,保險機構對不同產權企業的薪酬治理作用沒有明顯差異,相比國有保險機構,非國有保險機...
企業ESG表現下滑與股價崩盤風險————作者:姜賓;馬晨;
摘要: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企業ESG表現已成為影響現代投融資決策的重要因素。企業ESG表現的年際變化可能影響企業股價行情波動。以2010—2022年中國滬深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實證檢驗企業ESG表現下滑對股價崩盤風險的影響效應。研究發現,企業ESG表現下滑對股價崩盤風險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這一結論在經過一系列穩健性檢驗后依然成立。機制檢驗發現,ESG表現下滑通過惡化企業市場聲譽和加劇投資者情緒...
東北地區對外開放新前沿構建——評《經濟高質量發展視城下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研究》————作者:高立偉;
摘要:<正>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強調:“東北是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門戶,在我國加強東北亞區域合作、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202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再次強調指出:“東北全面振興,歸根到底靠改革開放�!币虼�,東北地區要實現全面振興發展,必須發揮區位優勢,搶抓時代機遇,積極構建對外開放新前沿。由東北大學張志元教授所著的《經濟高質量發...
中國大型機構投資者治理作用的甄別——基于盈余管理的視角————作者:吳曉暉;楊靜;郭曉冬;
摘要:大型機構投資者治理作用的甄別對上市公司治理作用的發揮以及資本市場的穩定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現有研究對中國大型機構投資者的關注較少。基于A股上市公司2004—2023年的數據甄別大型機構投資者對公司盈余管理影響的研究結果顯示,中國資本市場上的大型機構投資者加劇了公司的盈余管理,表現出 “顆粒性”、產生 “顆粒效應”。作用渠道檢驗發現,大型機構投資者通過在投資組合公司之間主導建立“合謀同盟”促進重點持...
貨幣政策不確定性、集團內部資源配置與企業勞動雇傭————作者:潛力;鄭秋石;
摘要: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完善就業促進機制,力促高質量和充分就業。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究企業勞動雇傭決策的影響因素尤為重要。基于2007—2022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及其附屬子公司數據的實證研究表明,在貨幣政策不確定性上升的情況下,企業集團能夠通過跨地區、跨行業的資源配置策略來維持勞動雇傭的穩定性。具體而言,貨幣政策不確定性會通過實物期權效應和金融摩擦效應抑制企業勞動雇傭,而企業集團通過...
延長預披露等待期能抑制內部人的機會主義減持行為嗎————作者:陳信元;吳沁雯;曾慶生;
摘要:已有文獻認為,在預披露制度下,內部人減持可獲得超額收益,但少有文獻從預披露制度等待期的角度探討如何抑制內部人的機會主義減持行為。從預披露制度等待期的視角,研究了延長等待期對內部人減持行為的影響。研究發現,延長等待期能抑制內部人快速減持的機會主義行為。具體表現為,延長等待期能抑制內部人在等待期結束后快速減持的傾向和減少內部人快速減持的收益。作用機制分析表明,延長等待期能削弱內部人利用短期私有信息的優...
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推廣及經濟效應:交易效率與隱私性視角————作者:孫寧華;晏裕農;
摘要: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中央銀行(以下簡稱“央行”)數字貨幣成為現實世界和理論研究關注的重點�;跀底秩嗣駧诺奶匦越⒁粋含有異質性企業的動態隨機一般均衡(DSGE)模型,對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廣過程以及可能產生的經濟效應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第一,交易效率是現金型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核心機制,也是對經濟體產生影響的關鍵機制,但同時不能忽視隱私性的作用。第二,在本文設定的模型環境下,經濟系統穩態下數字貨幣在...
金融分權對地方中小銀行流動性創造的影響——基于產業升級的視角————作者:艾思靜;洪正;肖銳;
摘要:地方中小銀行流動性創造對地方實體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至關重要,而金融分權是相應的制度安排。為從經驗上分析金融分權對地方中小銀行流動性創造的影響與機理,基于國有企業引導的產業升級視角,利用2010—2022年中國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結果顯示,金融分權整體上能促進銀行流動性創造,主要通過擴大銀行企業貸款規模實現,但在不同產業升級速度與凈利差水平下,該促進效應存在顯著差異。在產業升...
國內價值鏈貿易與區域綠色發展差距————作者:王玉燕;涂明慧;
摘要:近年來中國整體的綠色發展水平有所提升,但區域間綠色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依舊嚴峻。運用非徑向方向距離函數(NDDF)模型和區域間投入產出表分別測度綠色發展水平和國內價值鏈貿易增加值率,并將省級區域數據進行兩兩配對,實證研究國內價值鏈貿易對區域綠色發展差距的影響。研究發現:國內價值鏈貿易能顯著縮小區域綠色發展差距,該收斂作用是后發地區“綠色追趕”效應的結果;國內價值鏈貿易對區域綠色發展差距的收斂作用在東部...
內外貿一體化對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影響研究————作者:李明廣;許培源;王雅貝;
摘要:加強內外貿一體化改革,充分挖掘國內超大規模市場潛力,對于塑造以高附加值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具有重要意義。將中間投入品引入經典的異質性企業貿易模型,通過擴展Kee和Tang(2016)的理論框架,考察內外貿一體化對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并利用中國企業層面的數據進行實證檢驗。研究發現,兼顧內銷與出口的內外貿一體化能夠有效提升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在糾正反向因果關系、遺漏變量問題以及...
人工智能情感支持如何重塑員工人際關系——基于自我概念的視角————作者:陳佳穎;薛嘉欣;李育輝;
摘要:隨著人工智能情感功能不斷發展,員工向人工智能尋求情感支持的現象日益增多,這將會對工作場所人際行為產生深遠影響。然而,相比于對工作行為和結果的廣泛關注,關于人工智能如何影響員工人際關系的研究,尤其是從人工智能情感支持視角出發的探討非常有限�;谧晕腋拍罾碚�,通過采取三時點的問卷調查方法,對440名員工數據進行分析,探討了人工智能情感支持如何影響員工關系重塑。研究結果顯示:人工智能情感支持通過促進員工...
人力資本、碳生產率與綠色產品出口質量————作者:倪一寧;馬野青;孟寧;
摘要:中國人力資本存量的提升是企業實現碳生產率改進,進而提升綠色產品出口質量的重要保證�;谌肆Y本結構的動態變化,探究人力資本與碳生產率的協同作用如何促進企業綠色產品出口質量的提升。研究發現,人力資本與碳生產率的協同作用顯著提升了企業綠色產品出口質量,且在經過一系列的穩健性檢驗、內生性檢驗后,結論依然成立。同時,人力資本與碳生產率的協同作用對綠色產品出口質量的提升作用對于民營企業、加工貿易企業、產品差...
城商行下鄉能否兼顧支農績效與經營績效?——來自桂林銀行四級服務網絡的證據————作者:何力;王修華;
摘要:完善多層次可持續的金融服務體系有助于突破農村金融困境。然而,現有方式下金融機構的支農績效與經營績效呈現“蹺蹺板效應”�;诖�,利用2020—2023年桂林銀行364個鄉鎮社區/小微支行和6581個農村普惠金融綜合服務點聚類到59個縣域的月份數據,以“市—縣—鄉—村”四級服務網絡的構建作為桂林銀行下沉鄉村的標志,考察城商行下鄉的社會責任承擔和商業可持續能力。結果表明,四級服務網絡提升了支農績效與經營...
數字技術應用對團隊適應性績效的影響研究————作者:錢智超;聞效儀;
摘要:數字技術應用已成為驅動企業新質生產力提升的基礎,團隊適應性績效是實現團隊與組織有效性的關鍵,然而,鮮有研究系統探討數字技術應用在團隊層面的有效性。對此,基于團隊投入-過程-產出階段過程模型,建構了數字技術應用對團隊適應性績效的作用機制模型,并重點探討了團隊工作繁榮的中介作用及團隊學習目標導向的調節作用。通過97個團隊領導與下屬的兩階段配對數據的實證檢驗結果表明:數字技術應用顯著提升了團隊適應性績效...
分權激勵與道德風險:央地關系與債務治理的國際比較————作者:陸銘;蔡心依;鐘輝勇;
摘要: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對地方政府債務的形成與治理具有深遠影響。從分權激勵與道德風險的理論視角出發,中國地方債務風險的制度根源在于:一方面,財政分權下的地方競爭推動經濟發展,但同時也可能導致地方政府過度依賴借債投資;另一方面,由于財政規則約束不足,地方政府普遍形成中央救助債務的預期,加劇了過度舉債的道德風險。同為統一貨幣區,歐盟和美國的經驗對中國有重要啟示。歐債危機后,歐盟認識到需要構建統一且可信的財政...
政府公共數據開放與企業風險承擔————作者:胥文帥;彭劍飛;尹亞華;段康;
摘要:政府公共數據開放可以促進數據流通與共享、提升數字產業競爭力和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環境。利用2007—2023年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研究了政府公共數據開放對企業風險承擔水平的影響。研究發現,政府公共數據開放可以提高企業的風險承擔水平,且政府公共數據開放質量越高,越有助于提高企業的風險承擔水平。機制研究表明,政府公共數據開放可以優化企業的治理機制、緩解企業的融資約束和拓展企業的實體投資空間,因而政府公共數...
當代財經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外審修回后,無理由退稿,耽誤七個月,還讓我別轉投他刊。垃圾期刊。
2024-12-03 17:47以后不會再投了,體驗非常差。初審將近一個月。專家審回后編輯部不給處理,拖了兩周才給退稿,還沒有退稿意見。不能早點給退了,讓作者另投它刊嗎
2024-11-28 17:04導一我二,投完一周就收到消息說碩士生不能投,不是一作也不行,趕緊去投別的
2024-10-25 20:439月29號投稿,隨即收到郵箱通知收稿,之后經歷國慶,10月11號系統顯示副主編初審,23號收到退稿郵件。初審被拒還是比較快的。
2024-10-23 13:44一個多月了還停留在初審,是還沒審到,還是默據��?
2024-10-17 16:24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