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10 15:05:18
病毒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2022年1月~2023年6月北京地區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人偏肺病毒分子流行特征分析————作者:黃陸慈;郭雅潔;申晨;李飛;付藝亮;張瀚文;許黎黎;孫琳;陳祥鵬;謝正德;
摘要: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是引起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ARTIs)的常見病毒病原體。本研究通過分析2022年1月~2023年6月北京地區ARTIs患兒感染hMPV分子流行病學特征,為hMPV流行監測、防控提供基礎數據。2023年5~6月,hMPV RNA陽性患兒人數激增,hMPV RNA檢出...
2023年河南省急性弛緩性麻痹病例中非脊髓灰質炎腸道病毒病原學及流行病學分析————作者:楊建輝;張明瑜;張璐;豆巧華;白祎然;馬雅婷;郭永豪;張勇;
摘要:為了解2023年河南省急性弛緩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非脊髓灰質炎腸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的病原學及流行病學特征,為AFP的防控以及治療提供理論支持。本研究采集2023年報告的AFP病例雙份糞便標本進行病毒分離培養,對檢出的NPEV毒株VP1區進行核苷酸序列測定和分析,使用mafft v7.526和MEGA 5.1...
詹姆斯敦峽谷病毒研究進展————作者:趙娜;景志忠;張艷;翟軍軍;
摘要:詹姆斯敦峽谷病毒(Jamestown Canyon virus,JCV)是由蚊蟲傳播的且對公共衛生具有威脅的新發現的病原體,感染后多引起咳嗽、發燒、惡心和頭痛等癥狀,甚至出現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如腦炎和腦膜炎,主要流行于北美與加拿大地區,目前JCV尚無有效預防和控制措施。本文對詹姆斯敦峽谷病毒的病原生物學、臨床特征、流行病學、診斷以及預防與控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介紹,以期為該病今后的研究和防...
上市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臨床研究進展————作者:藍林晨;劉曉輝;盧姣汐;朱林峰;張詩奇;吳婷;
摘要: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是引起嬰幼兒和老年人下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原因,在全球范圍內造成沉重的疾病負擔。疫苗接種是控制RSV傳播和減輕相關疾病負擔的關鍵策略。全球目前已有三種基于RSV融合前構象F蛋白(Pre-fusion, Pre-F)研發的RSV疫苗獲批上市,可為不同人群提供安全有效的主動免疫保護。本文從有效性、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三個方面對...
艾滋病患者抗艾滋病病毒治療免疫學效果影響因素及其相關預防和干預策略的研究進展————作者:何志晶;張素玉;王志中;
摘要:艾滋病醫學全名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可損害人體免疫系統,治愈率低,甚至危及生命。艾滋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亦稱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是AIDS病原體,當在體內持續性復制并破壞免疫系統時,逐漸發展為AIDS。AIDS是HIV感染晚期階段,患者免...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免疫機制研究進展————作者:張亞琴;李鑫鑫;張子昱;王詩雨;鄧雯;曹衛華;張璐;謝堯;李明慧;
摘要: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一種由大別班達病毒(Dabie Banda virus,DBV)引起的新發傳染病。DBV是一種蜱傳播的病毒,主要發生在中國、韓國和日本,死亡率在5%~30%之間。SFTS的主要臨床特征包括發熱、血小板減少癥、白細胞減少癥、胃腸道癥狀、神經系統癥狀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等。目前,還...
猴痘病毒對雌兔和雄兔致病差異研究————作者:師少文;王笑焓;聶小萱;任文浩;王玉星;孫雍陽;何曼琳;郭振東;李霄;史萬玉;趙宗正;
摘要:研究猴痘病毒對雌兔和雄兔的致病差異。將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分別感染雌兔和雄兔,監測兔子的體重、體溫和臨床癥狀,檢測MPXV在雌兔與雄兔各組織臟器中的分布,并通過病理切片觀察皮膚組織的病理學變化。雌兔和雄兔感染MPXV后均會出現體溫升高、體重下降和皮膚皮疹,但與雄兔相比,雌兔體溫升高幅度更大、持續時間更長、體重下降幅度更大、皮疹范圍更廣及皮膚組織病變更嚴重。MPXV可...
小干擾RNA在抗病毒中的作用機制及應用現狀————作者:張雅欣;侯正陽;謝晶瑩;徐繼英;馮若飛;
摘要:近年來,基于小干擾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的抗病毒療法得到迅速發展,研究人員可以根據不同需要對siRNA進行設計修飾、靶向遞送等。siRNA具有特異性沉默作用,因此其可能成為未來治療病毒感染和病毒相關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siRNA的作用機制是通過與靶mRNA結合,誘導靶基因的降解或抑制其翻譯,從而在轉錄后水平實現對目的基因的沉默。然而裸siRNA遞送具有膜...
m5C修飾對RNA功能及病毒感染調節作用的研究進展————作者:尤婉玲;耿澳華;胡靖;付亞男;陳紅英;劉龍;
摘要:RNA 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 m5C)修飾是一種重要的表觀轉錄組調控機制,在RNA穩定性、翻譯調節和細胞代謝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本文系統綜述了不同RNA類型m5C修飾的生物學意義,總結了m5C不同檢測技術的最新進展,分析了其優缺點;深入討論了RNA m5C修飾在不同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上海地區犬狂犬病病毒G基因遺傳進化及生物信息學分析————作者:劉健;孫盛;桂亞萍;夏琦琦;楊顯超;夏爐明;郁達義;孫清;王建;劉佩紅;趙洪進;
摘要:為了解上海地區犬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流行株G基因遺傳進化情況,分析G蛋白生物信息學特征,應用RABV直接免疫熒光法(DFA)對上海地區不同年份的犬腦組織樣本進行鑒定,陽性樣本進行G基因測序和遺傳進化分析,并用生物信息軟件對G蛋白結構功能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分離株G基因全長為1 575 nt,編碼524 aa,與國內參考株G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別為82.8%~99...
亨尼帕病毒研究進展————作者:姜佳雨;李忠原;范靈淵;廉翔宇;劉春暉;張成成;陳成龍;吳科銳;杜瑞坤;崔清華;
摘要:亨尼帕病毒屬于副粘病毒科亨尼帕病毒屬,其代表成員為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亨德拉病毒和尼帕病毒是人畜共患病原體,有廣泛的宿主群體,通過天然宿主狐蝠直接或間接感染,感染后誘發全身性血管炎,對呼吸系統和中樞系統的影響尤為嚴重。本綜述圍繞亨尼帕病毒的結構、復制周期、致病機理及防治策略進行了全面總結,以期為相關基礎病毒學及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研發提供重要參考
細胞穿膜肽在抗病毒領域中的應用進展————作者:黃妍;馬宇衡;梁國棟;趙雨婷;高鑫;王陶然;
摘要:細胞穿膜肽(Cell penetrating peptides, CPPs)因其在新型抗病毒藥物和疫苗開發中的藥物遞送功能備受關注。作為載體,CPPs是一類含有5-30個氨基酸殘基的多肽,因其在新型抗病毒藥物和疫苗開發中的藥物遞送功能備受關注。CPPs作為載體能有效輸送抗病毒藥物至細胞內抑制病毒感染,同時部分CPPs具抗病毒功能。經CPPs修飾的藥物可通過內吞方式或直接轉導進入細胞,已在多種抗病毒...
α皰疹病毒US4基因及其編碼蛋白gG的研究進展————作者:邱潔;汪銘書;程安春;
摘要:本綜述系統論述了α皰疹病毒US4基因編碼的糖蛋白gG的特點及其在病毒感染、毒力、神經侵襲、趨化因子結合與天然免疫調控中的功能,分析了gG在調節趨化因子活性、影響神經信號傳導等方面的機制及其在疫苗研發和診斷中的應用潛力,為進一步探索人類和動物α皰疹病毒US4基因的功能及其防控策略提供一定參考
卡瑞利珠單抗聯合TDF系統治療乙型肝炎病毒相關肝癌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作者:唐晶;溫秀梅;郝桂鋒;
摘要:探究卡瑞利珠單抗(Camrelizumab,Cam)聯合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系統治療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肝細胞癌(HBV-HCC)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納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診于我院的HBV-HCC患者255例,根據不同治療方法分為TDF組125例,Cam+TDF組130例。治療3個療程后,Cam+TDF組客觀緩解...
利用CRISPR/Cas9技術構建RIPK1基因敲除的Neuro-2a細胞系及其功能研究————作者:劉佳琪;李夢瑤;郝晨琳;曾權;許夢瀟;丁雪燕;靳曉慧;胡慧;張紅壘;
摘要:通過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構建受體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基因缺失的小鼠神經母細胞瘤細胞(Neuro-2a),并探究敲除RIPK1基因后對乙型腦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復制及對JEV誘導的細胞死亡的影響。根據NCBI數據庫中小鼠的RIPK1基因序列(Gen...
病毒性角膜內皮炎的誘因及治療研究進展————作者:敬琳琳;楊楨;鄧紹東;楊小麗;
摘要:病毒性角膜內皮炎是一種眼部疾病,可致盲,復發性高,癥狀多樣,誘因復雜,有多種致病病毒,間接免疫熒光法、聚合酶鏈式反應等可給予輔助診斷,但仍存在誤診可能,抗病毒聯合糖皮質激素是常見治療方法。本文總結了病毒性角膜內皮炎的誘因、癥狀、診斷、治療等,有助于進一步探討病毒性角膜內皮炎治療的新方法
器官移植患者HCMV感染的研究現狀及防治策略————作者:宋瑞瑞;張嶺;楊克儉;
摘要:人巨細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一種廣泛存在的皰疹病毒,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感染高度流行。HCMV感染是移植患者術后常見的感染性并發癥,以及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給移植患者增加了巨大的疾病負擔。當前,全球器官移植需求日益增加,雖然監測和防治策略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其防治方案效果有限,HCMV感染仍是器官移植臨床上的未解決難題。因此,本文全面綜述了移植患者HCM...
宮頸癌患者HR-HPV DNA載量、Th1/Th2細胞因子與LEEP術后復發的關系研究————作者:董惠民;李宇燕;周近宸;宋建玲;
摘要:本研究為探討宮頸癌患者高危人乳頭瘤病毒HR-HPV感染程度、輔助T細胞1(Th1)/輔助T細胞2(Th2)相關細胞因子與LEEP術后復發的關系,選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宮頸癌患者148例,隨訪5年根據其復發情況分為復發組和未復發組,其中復發組39例,未復發組109例。術前檢測兩組HR-HPV DNA載量、Th1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2(IL-2)及干擾素γ(IFN-γ)、Th2細...
移動流行區間法在新疆手足口病流行強度閾值研究中的應用————作者:邱瑞瑩;郜振國;董言;夏皮卡提江·艾海提;陳子涵;夏衣旦木·阿布都賽買提;尹哲;馬媛媛;王琪;甫爾哈提·吾守爾;
摘要:利用移動流行區間法(Moving epidemic method, MEM)構建新疆手足口病流行分級預警閾值,為手足口病防控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提供科學依據。收集2014-2023年新疆手足口病的周發病率,通過繪制周發病率流行曲線確定新疆手足口病的流行高峰;剔除不穩定數據和年份后,選擇2014-2019年及2022年6周-36周的數據,運用MEM建立流行分級預警模型;選取最優模型評價2023年手足口病...
抗SVCV中草藥提取物的體外篩選及對宿主免疫基因表達的影響研究————作者:萬偲佳;黃文吉;邵玲;
摘要:鯉春病毒血癥是由鯉春病毒血癥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 SVCV)引起的一種急性出血性傳染病,可導致多種鯉科魚類發生暴發性出血癥,嚴重危害漁業生產。目前,針對SVCV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措施。中草藥及其提取物可以有效抑制多種病毒的復制,對環境友好且不易產生耐藥性。本研究選取了黃芪甲苷、甘草酸及鹽酸小檗堿3種中草藥提取物進行抗SVCV活性研究,并評價了鹽酸小檗堿對感...
病毒學報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第五編 醫藥、衛生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